人民日报点赞吉林:助力“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共1个回答 2025-03-12 霸气贫穷三小只  
回答数 1 浏览数 299
问答网首页 > 最新热搜 > 长春 > 人民日报点赞吉林:助力“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把戏狗 把戏狗

核心阅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

优质粮食,事关种粮农民增收,也呼应着消费升级新需求。2017年首轮优质粮食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各地推进粮食优质优价,粮食供给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本期报道通过三则种粮故事,展现产粮大省吉林在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上的深入探索。

“以前没想过,咱黑土地里长出来的玉米棒这么受欢迎,都卖到国外了。”这是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友刚的感慨。

“让好米变名米,让名米卖好价。”这是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返乡创业青年金君的追求。

“向土地要粮是有限的,向科技要粮是无限的。”这是吉林镇赉县大屯镇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的体会。

这些心声的背后,是粮食生产领域提升品质、创建品牌、依托科技的三则故事,也是吉林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缩影。

2017年,财政部与原国家粮食局共同启动优质粮食工程;2021年,《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印发,提出“十四五”时期重点开展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吉林和全国各地一道,努力实现粮食丰产,推动优质粮食走进千家万户,让“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选好种种好粮

玉米畅销海内外

农嫂食品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穗穗玉米经过脱皮、清洗、灭菌、蒸煮、装箱等流程,成为等待销往市场的产品。

公司成立于2012年,专注玉米生产。创立初期,规模小、没名气,玉米根本卖不上价。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也是我们发力的重点。”刘友刚说,为提升玉米品质,公司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展“吉林鲜食玉米优质品种试种推广”项目建设,新品种“吉农糯9”实现规模化生产。此外,统一化种植、科技化管理、精细化加工,也让玉米口感更好、产量更高。

好品质带来好口碑。“以前种植面积只有二三十公顷,每年最多能卖100万穗玉米。现在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合作社、农户共同致富,种植面积达到2000公顷,每年卖七八千万穗玉米。”刘友刚说。

农嫂食品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研、种、产、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食品加工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8万吨,年总产值2.5亿元。公司研发了鲜食果穗、真空果穗、速冻玉米粒、甜玉米汁、玉米面等30多类产品,解锁鲜食玉米的更多吃法。公司还不断开拓销售渠道,产品远销22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吉林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近238万亩,产量达24亿穗。吉林省连续多年在公主岭市建设吉林省中高端鲜食玉米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优选省内外近600个品种错峰种植,优化品种结构,筑牢发展根基。鲜食玉米团体标准、鲜食玉米全产业链标准相继出台,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提品质创品牌

大米有了身份证

光东村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世界黄金水稻带,“吗西达”品牌大米就从这里走出。“吗西达”在朝鲜族语中的意思是“好吃、美味”。这个美味大米的故事,要从多年前说起。

出国留学后选择回到家乡的光东村青年金君,在村里办起有机大米农场,成立了大米加工公司,尝试带领乡亲们走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耕种方式。“以前,大米基本是在本地销售,好大米卖不上好价钱。”金君说,经过思索,他们找到了突破方向——创立品牌。

品牌和品质密不可分。金君请来农技专家,改良水稻品种,米粒变得更精、更细、更香。他还申请了100万元贷款,扩建厂房、购买先进的水稻加工设备、扩大种植规模。

科技的助力不容小觑。“现在,我们用无人机施肥,精准又高效,还用上了物联网监控系统,土壤温度、湿度等数据都会实时展示在农场中控室的大屏幕上。田里有啥问题,都逃不过科技的‘火眼金睛’。”金君介绍,目前自己的家庭农场经营着300多公顷水田,统一选种、统一育苗、统一插秧、统一管理、统一收割,为本村以及周边村的许多农户提供了增收机会。

“以前每斤大米卖3元,现在村里共有7种大米出售,便宜的每斤卖6元,贵的每斤卖二三十元。农闲时节,大家还能到农场打零工。收入高了,越干越起劲!”光东村党支部书记金宪说,近几年来,农旅融合给村里带来了活力,不少游客都会特意买些村里产的大米。村里还和省农科院合作种植多个品种的水稻,力争让粮食更优质、卖出好价钱,也让大家吃上更美味的放心粮。

2024年,吉林省按照“突出品质,层级分明”的原则,开展吉林大米分级分类,遴选出首批100款吉林大米名录产品,授权使用“吉林大米身份证”。现在,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近1300万亩,年产量达136.4亿斤。

靠科技促增收

盐碱地上稻花香

在吉林省西部,有片约百万公顷的盐碱带,镇赉县就坐落于此。这片曾经“种啥啥不长”的土地,现在成了吉林省水稻生产第一县。优质稻米靠什么种出来?靠科技。

30多年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老中青三代科技人员,坚持在镇赉县嘎什根乡进行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攻关研究、试验和推广,让水稻在这片盐碱地上扎根。

“我们日子好了,离不开一代代省农科院专家的付出。这些年,我们的大米越种越好,要感谢马博士。”任志国说。

马博士名叫马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2014年,马巍来到嘎什根乡,推动盐碱地改造以及耐盐碱水稻品种筛选工作。

“第一代科学家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第二代科学家解决从低产到高产的问题。”马巍说,他们这一代科学家则聚焦“优质优价”,在保证水稻产量、提高水稻质量的同时,帮助农民节本增效,让农民在“以稻致富”这条路上走得更加踏实。

近年来,镇赉县逐步推进有机水稻生产,不断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我们利用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实现了一田双收、一水两用。”任志国说,在省农科院的指导下,合作社还承担了优质水稻新品种种子繁育工作,每年为合作社增加近100万元的额外收益。

“我们从品种和技术两方面入手,对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科技帮扶。”马巍说,他们将选育的优质水稻品种提供给合作社试种,筛选出适宜当地大面积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帮助合作社实现水稻品种更新换代。目前,应用新技术的水稻田平均每公顷产量提高10%以上,稻米品质也大幅提升。

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日报点赞吉林:助力“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长春相关问答

  • 2025-04-18 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

    中新网4月18日电据“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靠前发力推动任务落实,一季度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6462.7亿元,其中26家企业利润增速超过10%。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 2025-04-19 一季度林草产业产值1.69万亿元

    本报北京4月18日电(记者常钦)自然资源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全国一季度用地用林用草用海保障、新立采矿权、林草产业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相关情况。一季度,全国林草产业产值达1.69万亿元,同比增长8.95%。全国木材...

  • 2025-04-19 春启鹿鸣迎客至 神鹿峰旅游度假区焕新开园

    伴随春日暖阳,神鹿峰旅游度假区正式开启新运营季。作为吉林省文旅新地标,度假区以“风动鹿鸣·春醒山河”为主题,推出第三届风车节及系列文旅活动,同步实施“一票畅游“惠民政策,打造全维度度假体验。文旅融合创新体验开园期间,80...

  • 2025-04-18 新闻1+1丨扩大服务消费,需要怎样的政策“组合拳”?

    4月16日,商务部网站发布消息,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聚焦6个方面,提出48条具体任务举措。这份《方案》,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服务消费是未来支撑消费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 2025-04-19 我国开展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工作

    本报北京4月18日电(记者丁怡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动一批现役机组改造升级,力争全面提升新建机组指标水平,积极有序开展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

  • 2025-04-19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网上有人说,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是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中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经理人。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人民网网友19****5“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透出一种“真关注”。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从之前全...

问答网AI智能助手
Hi,我是您的智能问答助手!您可以在输入框内输入问题,让我帮您及时解答相关疑问。
您可以这样问我:
我国开展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工作
促进和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
春启鹿鸣迎客至 神鹿峰旅游度假区焕新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