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丈量山河 笔墨记录变迁(新春走基层)

共1个回答 2025-03-12 情场杀手  
回答数 1 浏览数 445
问答网首页 > 最新热搜 > 拉萨 > 脚步丈量山河 笔墨记录变迁(新春走基层)
沉醉花海沉醉花海

科学育果产业兴旺

王锦涛

打我记事起,就常听人说:花牛苹果“攒劲”得很。今年新春走基层,当我在果园中听到老乡说花牛苹果“攒劲”时,记忆一下子被唤醒。随着采访深入,我发现花牛苹果“长”出了新模样。

新种法结出好品质。精准滴灌、更新品种,种了30多年苹果的武正全感慨,过去凭力气,如今靠科技,饭碗在自己手里端得更牢了。

新渠道带来销售旺。这些年,在政府指导下,果农成立合作社,紧盯需求侧,让好苹果卖上好价格。同时,本地企业开拓新市场,花牛苹果已香飘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观念引领新发展。和采访对象交流,一个深刻感受是,今天的“花牛”不仅仅是苹果,更引领了当地农业高效集聚、集群发展的新路径。

采访之余,再次漫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我知道现在疏朗的枝头,到了深秋,又将挂满又大又红的“金果果”。

敢拼敢干耕海而作

王浩

耕海而作、向海而兴,孕育出福建东山县澳角村“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特质。走家串户,唠唠致富经验,我对这份拼搏精神感触更深切。

靠海吃海,深耕蓝色“良田”,靠的是拼劲。最初,渔民沈志超以海为家,靠天吃饭。为了让收入更有保障,老沈拿出积蓄,外出学习,一步步升级自家渔船,日子越过越红火。

稳产丰产,挑稳“金扁担”,靠的是干劲。20多年间,面对品种退化等难题,“老把式”黄黎聪跟着专家学技术,养殖品种不断更新换代。

开掘空间,延伸产业链条,靠的是闯劲。村民林湖斌回忆起刚开始直播带货的场景:小两口错开高峰,凌晨开播,即便没啥观众,也硬着头皮说下去……慢慢试、大胆闯,直播间渐渐有了人气,产品也打开了销路。

相信只要敢拼敢干,用智慧与辛劳不断奋斗,亿万农民的日子一定会更加红火。

培育家风涵养社风

李俊杰

在安徽桐城,六尺巷所蕴含的“和”与“让”已深入人心:社区活动中,以“和”的精神引导群众以宽和的态度解决问题;基层治理中,桐城市将礼让宽容融入社区管理,倡导“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的新方法……

“退让三尺”的美德不仅推动着邻里和睦,也以好家风涵养出好社风。在六尺巷采访,我看到许多人家挂着写有家训的镜框、木牌。有的很通俗:“和睦姐妹,友爱兄弟”;有的很实在:“成由勤俭败由奢”;有的很简朴:“诚实守信”……这些自发生长的家训,接地气,有力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千千万万家庭培育良好家风、厚植家国情怀,定能涵养出全社会的好风气,以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创造美好未来。

文化传承可见可感

龚相娟

天津三岔河口畔的古文化街,沿着青石板路边走边看,明清古建充满特色,圆鼓的灯笼暖意融融,游客穿行其中品尝美食、欣赏非遗、拍照留影。

这里有传统的回响。酥脆的麻花,喜庆的年画,火红的窗花……不经意的一角,藏着很多人童年记忆里的年味儿。

这里有多元的碰撞。在津港印象展厅,来自智利的车厘子红润饱满。得益于现代交通运输的便利,市民游客能第一时间品尝到万里之外的新鲜水果。

这里也有潮味的汇聚。古文化街南侧水阁大街新打造的“潞河督运巷”人来人往,它以天津大运河文化为基底,还原三岔河口一带的漕运盛景,让厚重的历史文化可见可感可亲。

一条老街,人潮熙攘,升腾的是经济活力,涵养的是文化自信,它与城市同步前行,在传承与创新中迎来又一个新春。

携手奋斗不分你我

秦瑞杰

今年新春走基层,我走访了宁夏不少村庄,一路走一路看,“农闲人不闲”的景象颇为普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乡亲们奉上精彩社火表演;篮球赛成了热门项目,返乡的人踊跃参与;乡村旅游从业者优服务、做文创,为游客创造更好文旅体验……

种种变化,让人感叹。“农闲”忙了,腰包鼓了,更令人欣喜的是,各族人民的心越来越近了。

在银川永宁县闽宁镇,“绿电小镇”的建设让村民们告别了烧炭的取暖方式,改善了互嵌式村庄、社区的生活条件。这个冬天,镇子里的汉族、回族群众一起在大棚里种菜,一起在光伏板下养羊,携手奋斗,不分你我。

“携手奋斗,不分你我”,照见了各民族生活交融交往孕育出的浓浓情感。他们干劲十足、充满信心,诠释了“农闲人不闲”的真正含义,也让我对乡村全面振兴有了更深的认识。

服务暖心增添信心

李纵

在横琴澳门新街坊,细节里折射着政府“看得见”的服务——从医疗、交通到教育,居民的需求被精准捕捉并迅速落地。这种近乎“有求必应”的治理模式,不仅让当地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更在政府与居民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增添大家对发展的信心。

一项项落地的民生服务,构建起深层次的信任。每个月都有新住户入住新街坊,他们的选择正是基于政府部门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生活质感”的能力。

每一个“看得见”的服务举措,都能让人心“暖起来”、让发展信心强起来,都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生动写照。

脚步丈量山河 笔墨记录变迁(新春走基层)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拉萨相关问答

  • 2025-04-19 中国首次摸清青头潜鸭“家底” 种群数量达2555只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电(记者陈溯)记者19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草局)获悉,近期完成的全国青头潜鸭越冬同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头潜鸭种群数量达2555只,与2012年的1000只相比实现倍增,确定重要栖息地16处。...

  • 2025-04-18 2024年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落实公益慈善款物逾2398万元

    中新网拉萨4月18日电(记者赵朗)记者18日从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获悉,2024年,该基金会实施15个公益慈善项目,落实款物2398.73万元。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近日召开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该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罗布...

  • 2025-04-18 2025年首季西藏外贸进出口总值超23亿元

    中新社拉萨4月18日电(记者贡桑拉姆)记者18日从拉萨海关获悉,2025年一季度,西藏自治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0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19.5亿元,基本持平;进口3.58亿元,同比增长...

  • 2025-04-18 西藏定日6.8级地震致拉孜雅江大桥损毁 临时钢架桥即将通车

    中新网拉萨4月18日电(刘步阳洛桑旺久)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18日介绍,受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影响,国道349线上的日喀则拉孜雅鲁藏布江大桥(简称拉孜雅江大桥)损坏严重,封闭禁行。交通运输部门在该桥一旁实施的临时...

  • 2025-04-19 高原小炊具 民生大文章(视线)

    在高原地区,高压锅算得上必备炊具,但以往按平原地区标准生产的高压锅等炊具在高原地区使用存在诸多问题。2022年,一场以高压锅为重点的“炊具改造”行动在西藏开始。如今,高原地区的多功能炊具品类愈加丰富,为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

  • 2025-04-19 西藏旅游市场随春暖

    中新社拉萨4月19日电题:西藏旅游市场随春暖中新社记者江飞波4月,高原古城拉萨一派春景,布达拉宫前后潭水凝碧、柳树摇青,游客络绎不绝。来自广东的“90后”游客孟婷已是第二次进藏。“去年秋天,我和弟弟自驾到西藏纳木错北岸并...

问答网AI智能助手
Hi,我是您的智能问答助手!您可以在输入框内输入问题,让我帮您及时解答相关疑问。
您可以这样问我:
中国首次摸清青头潜鸭“家底” 种群数量达2555只
西藏定日6.8级地震致拉孜雅江大桥损毁 临时钢架桥即将通车
高原小炊具 民生大文章(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