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广州相关问答
- 2025-04-19 第十七届广州南沙妈祖诞启幕 妈祖文化“牵手”非遗灯会
中新网广州4月19日电(记者王坚)为期三天的2025年第十七届广州南沙妈祖诞于18日晚在广州南沙天后宫开幕。今届妈祖诞首次将传统“妈祖文化”与南沙新晋文旅IP“粤港澳大湾区灯会”结合,以“文化+光影”的形式实现创新跨界,...
- 2025-04-19 广东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底气足
第137届广交会一期已进入尾声。在关税战的背景下,广交会以境外采购商同比增长超10%的火爆人气,充分验证了“中国制造”的吸引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广东外贸企业不仅加力拓展多元化的新兴市场,同时也将目光转向广阔的国内...
- 2025-04-19 加拿大温哥华举行“2025广州文化周” 共话多来往多交流
中新社温哥华4月19日电(记者余瑞冬)南音句句悠扬吟乡绪,粤韵声声婉转唱今昔。4月17日、18日接连两晚,加拿大温哥华小女皇剧院都座无虚席,喝彩不断。为庆祝加拿大温哥华与中国广州缔结友好城市40周年,广州国际友城艺术团在...
- 2025-04-19 《三体》中的“纳米飞刃”,现实长这样
微观世界“精灵”,应用潜力无限——纳米材料能带来哪些颠覆性技术(瞰前沿)“实现原子级特征尺度与可重构光频相控阵的纳米激光器”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国科研团队研发的纳米机器人可为患者清除血栓……小小纳米,...
- 2025-04-20 13项重要医学进展发布 阿尔茨海默病可提前18年预警
2025中国医学发展大会19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024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共计13项。分别为:研发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新方案显著降低患者残疾率发现遗传性耳聋患者的基因治疗方案...
- 2025-04-20 2025女冰世锦赛(甲级A组)鸣金 中国队实现保组
中新网深圳4月20日电(记者索有为)2025年国际冰联女子冰球世锦赛(甲级A组)19日晚在深圳鸣金,奥地利队、丹麦队升入顶级组,斯洛伐克队、法国队、中国队实现保组,荷兰队降入甲级B组。该赛事于13日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开...
- 推荐搜索问题
- 广州最新问答
-
#NAME? 回答于04-20
街角回忆欢乐与忧伤 回答于04-20
人间水蜜桃 回答于04-20
稚气未脱 回答于04-20
部落玩家 回答于04-21
笨笨猪 回答于04-20
瀟灑尐姊 回答于04-20
碎一地阳光。 回答于04-20
春風吹叁旬 回答于04-20
弑毅 回答于04-21
- 北京最新热搜
- 天津最新热搜
- 上海最新热搜
- 重庆最新热搜
- 深圳最新热搜
- 河北最新热搜
- 石家庄最新热搜
- 山西最新热搜
- 太原最新热搜
- 辽宁最新热搜
- 沈阳最新热搜
- 吉林最新热搜
- 长春最新热搜
- 黑龙江最新热搜
- 哈尔滨最新热搜
- 江苏最新热搜
- 南京最新热搜
- 浙江最新热搜
- 杭州最新热搜
- 安徽最新热搜
- 合肥最新热搜
- 福建最新热搜
- 福州最新热搜
- 江西最新热搜
- 南昌最新热搜
- 山东最新热搜
- 济南最新热搜
- 河南最新热搜
- 郑州最新热搜
- 湖北最新热搜
- 武汉最新热搜
- 湖南最新热搜
- 长沙最新热搜
- 广东最新热搜
- 广州最新热搜
- 海南最新热搜
- 海口最新热搜
- 四川最新热搜
- 成都最新热搜
- 贵州最新热搜
- 贵阳最新热搜
- 云南最新热搜
- 昆明最新热搜
- 陕西最新热搜
- 西安最新热搜
- 甘肃最新热搜
- 兰州最新热搜
- 青海最新热搜
- 西宁最新热搜
- 内蒙古最新热搜
- 呼和浩特最新热搜
- 广西最新热搜
- 南宁最新热搜
- 西藏最新热搜
- 拉萨最新热搜
- 宁夏最新热搜
- 银川最新热搜
- 新疆最新热搜
- 乌鲁木齐最新热搜
——编者
科学管理身体,脂肪肝可以逆转
脂肪肝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然而,很多患者在对脂肪肝的认识上仍存在误区,这些误区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还可能加重肝脏的负担。实际上,通过科学管理,脂肪肝可以逆转。
“现在,一提脂肪肝,不少人就想到肥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朱强说,“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其实脂肪肝和一个人的体重没有直接关系,瘦的人也会得脂肪肝。”
“经常有患者认为脂肪肝不痛不痒就不用管。”朱强说,事实上肝组织是没有痛觉神经的实质性器官,只有肝脏包膜有痛觉神经,等到出现肝区隐痛等症状,往往已发展到肝炎阶段。
肝脏堪称人体的“化工厂”,负责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脂肪肝不仅是肝脏多种病变的开端,更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相关疾病的危险信号。
“如今,影像学诊断发现脂肪肝,和(或)肝活检显示超过5%的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即可诊断为脂肪肝。”朱强介绍,它是由易感基因、表观遗传、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疾病。在我国最新治疗指南中,脂肪肝已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肥胖、酒精、糖尿病、药物、妊娠等都是常见病因。
临床上,脂肪肝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性比例在5%—32%,为轻度脂肪肝;肝细胞脂肪变性比例在33%—65%,为中度脂肪肝;肝细胞脂肪变性比例在66%以上,为重度脂肪肝。
“另外,对于脂肪肝的控制也存在‘不吃肉就能逆转脂肪肝’‘保肝药可替代生活方式’等误区。”朱强说,减少吃肉,但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同样会加重脂肪肝。目前,针对脂肪肝尚无特效保肝药物,盲目服用保健品还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脂肪肝是身体发出的代谢警报,轻度和中度患者从饮食、运动、代谢3个层面管理身体健康,可以实现脂肪肝的逆转。
“在运动处方上,建议脂肪肝成年人根据个人喜好和能力锻炼,最好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或75分钟以上的高强度体育锻炼。”朱强说,一项临床研究表明,每周3次,每次90分钟,为期3个月的有氧运动方案,可减少肝脏脂肪变性,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对于重度脂肪肝人群,朱强表示,这部分患者需要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加上药物控制,通过综合调控血压、血脂、血糖,逐步实现逆转。
中西医协同治疗,提升肝硬化逆转率
肝硬化曾被视为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疾病,但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断发展,这一传统观念正在被打破。
“5年前,陈先生(化名)来到我们科时,已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胀、乏力、黄疸等症状十分严重。”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康文说。陈先生是一名52岁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由于长期忽视病情,肝脏功能严重受损,肝脏弹性值高达18kPa(正常值小于7.3kPa)。面对这样的病情,康文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药抗病毒控制乙肝病毒复制,同时辅以中成药活血化瘀。经过几年的规范治疗,陈先生的肝功能恢复正常,腹水完全消退,肝脏弹性值也逐渐降至8kPa,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肝硬化真的可以逆转!”陈先生感慨地说。“这个病例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具备一定可行性。”康文介绍。
肝硬化根据肝功能损害程度,可以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指的是肝脏虽然已硬化,但凭借自身剩余功能,仍然可以承担身体的机能需求。通常肝硬化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在代偿期阶段无明显自觉症状,未引起重视。当肝脏炎症持续存在,肝硬化病情继续发展,肝功能逐渐减退,超出其代偿能力,便会伴随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这时称为肝硬化的失代偿。一旦肝硬化患者发生失代偿,不但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其生存率和生存时间亦将明显缩短。
肝硬化失代偿期可以恢复到代偿期吗?
康文说,部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通过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可以恢复到代偿期,称之为肝硬化再代偿。但是,由于肝硬化早期缺乏症状,多数患者在代偿阶段也未能及时发现,一旦就诊已经到了失代偿期。此时很多患者肝脏病理改变已再难完全逆转。因此只有早期发现,及时诊断,规范治疗,才有可能恢复到代偿期。
“中西医结合的协同效应在于西医精准诊断控制病情,中医通过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疏肝解郁等方法整体调理。”康文介绍,既往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联合“双抗治疗”——抗病毒加抗纤维化治疗有助于肝硬化逆转率提升。乙肝患者通过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下限,改善肝功能;复方中药可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胶原沉积,抑制纤维化进展。
康文表示,脂肪肝也并非“良性病变”,也可发展为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逆转脂肪肝、肝硬化的关键在于早诊早治,早期肝纤维化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联合药物治疗逆转。公众应树立“治未病”理念,乙肝、丙肝患者需每年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肝弹性及肝脏超声检测,避免高脂饮食和滥用药物。
春季养生以养护肝脏为首要任务
春季是养护肝脏的“黄金时期”。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赖金枚介绍,在中医理论中,肝为阴中之阳,通于春气,肝脏的功能在春季时尤为活跃,因此春季养生也以养护肝脏为首要任务。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养护肝脏呢?
赖金枚建议,首先要做到起居有常,子时和丑时(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脏进行解毒的高峰时间,也是人最重要的睡眠时间。“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养肝的最好方式就是休息。肝脏储藏着丰富的血液,有保护视力的作用,长期用眼,尤其是熬夜玩手机,也会导致肝血不足,应避免熬夜以及长时间玩手机、用电脑、看书等行为。此外,也要避免酗酒、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调节情绪也很重要。在中医特色的七情疗法中,五脏对应五志,不同情绪反应会影响五脏。“肝在志为怒”,所谓“怒伤肝”,即长期精神抑郁或暴怒会导致肝气郁结,容易出现胃痛、胃胀、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脂肪肝等病症。情绪不舒畅时应寻找良好的途径宣泄,比如与朋友诉说,或听听舒缓平和的音乐,这也是中医“五音疗疾”的体现。
要保护肝脏功能,还可以通过食补、穴位按摩、适当运动等方式改善身体状态。
在日常饮食方面,赖金枚说,结合中医理论,“五色入五脏”“色味当五藏”“肝主青”,大家平时可多吃绿豆、菠菜、芹菜、青瓜、西蓝花等以疏肝养血、滋阴润燥,吃石榴、酸梅、山楂等酸味食物以保肝敛肝,还可饮菊花、玫瑰花、绞股蓝等花茶以疏肝理气。
赖金枚建议,平时大家还可以按摩一下太冲穴。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该穴位具有疏肝利胆、熄风宁神、通经活络的作用。通过按摩该穴位可缓解头痛、眩晕、郁证、胁痛、腹胀、呃逆、月经不调等。
在补充营养方面也需注意适度。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内科主任医师朱月永介绍,膳食补充剂等保健品或其他“补药”,可能导致肝功能损伤,不可滥用。
此外,目前不少疾病的发生与体重超标有关。体重超标人群往往伴随着血糖、血脂指标异常,易导致心脑疾病,也可导致肝脏损伤。因此,平时要做好体重管理,少食高脂、高糖、高热量食物。同时应多运动,如游泳、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以及举哑铃等抗阻运动。“在中医理论内,关节、肌腱、韧带等均为肝所主。长期久坐久卧,容易导致关节、肌腱、韧带处于僵硬状态,进而导致肝失疏泄和肝失条达。”赖金枚说。
“肝脏功能强大,但其内部缺乏痛觉神经,一定要定期体检、关注肝脏健康状况。”朱月永表示,已经患有慢性肝病的人群,应当定期随访,不随意停药;同时,重视病毒性肝炎的疫苗接种与日常防护,积极预防相关传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