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北京相关问答
- 2025-04-20 深观察丨美国关税政策:对内造困局 对外遭抨击
当地时间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施压,要求美联储立即降息。这已经是特朗普连续两天就利率问题催促鲍威尔了。此前,特朗普已经多次敦促美联储降息。而鲍威尔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美联储将保持政策独立...
- 2025-04-21 中超第8轮:北京国安大胜山东泰山 上海海港遭遇赛季首败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电(孔令佑)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8轮比赛20日战罢。北京国安凭借前锋法比奥的“梅开二度”,在主场以6:1狂胜山东泰山;武磊伤愈复出难救主,上海海港主场以1:3不敌成都蓉城,遭遇赛季首败。本赛季“京鲁...
- 2025-04-20 2025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启动 打造文创消费新场景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记者徐婧)2025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20日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启动。今年,大赛首次增设“AIGC视觉”和“社教研学课程”赛道,探索文化传播新路径。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本届大赛设置博物馆文创衍...
- 2025-04-20 中俄界湖兴凯湖进入捕捞期 比去年早7天
中新社鸡西4月20日电(记者姜辉)随着气温不断回升,沉寂了近半年的中俄界湖兴凯湖湖面冰层不断融化,20日,兴凯湖进入明水捕捞期,比去年早7天。20日4时许,随着一条条渔船从岸上陆续驶向湖面,兴凯湖正式进入2025年明水捕...
- 2025-04-21 北京茶博会举办汉服大赛 多角度传播茶文化
人民网北京4月21日电(记者尹星云)日前,在第十八届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现场,举办了一场汉服模特大赛,本次赛事将茶文化与汉服文化深度融合,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探索新的路径。据介绍,该活动打破传统...
- 2025-04-19 一季度北京地区进出口7198.9亿元 汽车产业拉动出口增长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电(记者徐婧)记者19日从北京海关获悉,今年一季度北京地区(含中央在京单位,下同)进出口7198.9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出口148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北京外贸实现出口增长,质量...
- 推荐搜索问题
- 北京最新问答
-
不如看淡别离 回答于04-20
归途的路 回答于04-21
超级可口 回答于04-21
巴黎的爱情,美丽到刺眼っ 回答于04-20
把酒问此生 回答于04-20
福满门 回答于04-21
哈利路亚· 回答于04-21
狂爷 回答于04-20
倚楼听风雨 回答于04-21
愁千片 回答于04-20
- 北京最新热搜
- 天津最新热搜
- 上海最新热搜
- 重庆最新热搜
- 深圳最新热搜
- 河北最新热搜
- 石家庄最新热搜
- 山西最新热搜
- 太原最新热搜
- 辽宁最新热搜
- 沈阳最新热搜
- 吉林最新热搜
- 长春最新热搜
- 黑龙江最新热搜
- 哈尔滨最新热搜
- 江苏最新热搜
- 南京最新热搜
- 浙江最新热搜
- 杭州最新热搜
- 安徽最新热搜
- 合肥最新热搜
- 福建最新热搜
- 福州最新热搜
- 江西最新热搜
- 南昌最新热搜
- 山东最新热搜
- 济南最新热搜
- 河南最新热搜
- 郑州最新热搜
- 湖北最新热搜
- 武汉最新热搜
- 湖南最新热搜
- 长沙最新热搜
- 广东最新热搜
- 广州最新热搜
- 海南最新热搜
- 海口最新热搜
- 四川最新热搜
- 成都最新热搜
- 贵州最新热搜
- 贵阳最新热搜
- 云南最新热搜
- 昆明最新热搜
- 陕西最新热搜
- 西安最新热搜
- 甘肃最新热搜
- 兰州最新热搜
- 青海最新热搜
- 西宁最新热搜
- 内蒙古最新热搜
- 呼和浩特最新热搜
- 广西最新热搜
- 南宁最新热搜
- 西藏最新热搜
- 拉萨最新热搜
- 宁夏最新热搜
- 银川最新热搜
- 新疆最新热搜
- 乌鲁木齐最新热搜
近日,山东省鄄城县什集镇鲁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棚蔬菜喜获丰收。清晨六点,鄄城县什集镇鲁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已是一派繁忙。走进芹菜大棚,放眼望去,翠绿的芹菜长势喜人,浓郁的芹香沁人心脾,种植户张文才正带领着30余名工人忙着砍芹菜、剪根、打捆、装箱、搬运,一派丰收景象尽收眼底。
“今年芹菜长势不错,每天都有客户到地头来收购。”说起芹菜丰收情况,张文才满脸笑意。望着眼前一片片被收割下来的芹菜,张文才表示,通过他的精心管理,芹菜每棚产量达7万斤,根粗叶茂,不负辛劳。收割下来的品相好,市场认可度高,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心头爱”,每天都有客户到地头来收购,主要销往本地市场、周边县区和安徽等地。
如今的张文才说起大棚种植来头头是道,谁能想到就在三年前,关于大棚种植他可是一窍不通。2022年,张文才关停了经营多年的养殖场,开启了大棚种植路。三年来,凭着肯吃苦、爱钻研的劲头,他把一株株菜苗变成了“致富苗”。“大棚作物不受季节限制,四季皆可‘生金’,当初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我才种植大棚菜的。”张文才说。芹菜的生长周期短、投资成本低、经济效益可观,芹菜种植过程简单又快捷,只需将土地全部翻整好,把芹菜幼苗移栽定植,再利用喷淋设备浇灌。除了种植芹菜,他还轮番种植辣椒、西瓜、豆角等,让大棚一年四季不闲置,使效益最大化。
另一个棚里,10余名工人正弯腰采收青翠欲滴的蒜苗。随着"咔嚓"的清脆声响,一株株蒜苗整齐地码放在田垄间,随后有人进行修剪、整理,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辛香。大棚菜种植,不仅为张文才带来更多收益,也带动了乡邻共同致富。
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的建设,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更是给周边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翻耕土地、移栽、除草、采收运输,都需要用人,一人一天有100元收入。农忙时节,张文才能带动100余人就业,常年带动40余人就业,他们都是周边群众,有的是在家看孩子的年轻妇女,也有一部分是村里的老人,在解决了生计问题的同时,能更好地陪伴家人。
“我也经过一番摸索,才渐渐做起来的,只要踏实肯干,就一定会有收获。下一步,我打算扩大种植范围,尝试新品种,拓展销售渠道,力争让更多的群众‘腰包’鼓起来。”谈起未来,张文才充满自信。
大棚经济“赋能”乡村振兴,这只是什集镇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什集镇依托农业产业优势,持续优化蔬菜产业结构,将大棚蔬菜种植作为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径”,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拓宽了乡村振兴的幸福路。(武霈)
文章来源:https://www.chinanews.com/cj/2025/03-25/103885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