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长春相关问答
- 2025-04-18 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
中新网4月18日电据“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靠前发力推动任务落实,一季度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6462.7亿元,其中26家企业利润增速超过10%。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 2025-04-19 一季度林草产业产值1.69万亿元
本报北京4月18日电(记者常钦)自然资源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全国一季度用地用林用草用海保障、新立采矿权、林草产业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相关情况。一季度,全国林草产业产值达1.69万亿元,同比增长8.95%。全国木材...
- 2025-04-19 春启鹿鸣迎客至 神鹿峰旅游度假区焕新开园
伴随春日暖阳,神鹿峰旅游度假区正式开启新运营季。作为吉林省文旅新地标,度假区以“风动鹿鸣·春醒山河”为主题,推出第三届风车节及系列文旅活动,同步实施“一票畅游“惠民政策,打造全维度度假体验。文旅融合创新体验开园期间,80...
- 2025-04-18 新闻1+1丨扩大服务消费,需要怎样的政策“组合拳”?
4月16日,商务部网站发布消息,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聚焦6个方面,提出48条具体任务举措。这份《方案》,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服务消费是未来支撑消费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 2025-04-19 我国开展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工作
本报北京4月18日电(记者丁怡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动一批现役机组改造升级,力争全面提升新建机组指标水平,积极有序开展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
- 2025-04-19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网上有人说,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是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中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经理人。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人民网网友19****5“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透出一种“真关注”。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从之前全...
- 推荐搜索问题
- 长春最新问答
-
暗香疏影 回答于04-19
隐藏的泪 回答于04-19
南风喃 回答于04-19
死生相酬 回答于04-19
小雨转甜 回答于04-19
勇敢去应对。 回答于04-19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回答于04-19
#NAME? 回答于04-19
蔂夢砕 回答于04-19
上杉延生 回答于04-19
- 北京最新热搜
- 天津最新热搜
- 上海最新热搜
- 重庆最新热搜
- 深圳最新热搜
- 河北最新热搜
- 石家庄最新热搜
- 山西最新热搜
- 太原最新热搜
- 辽宁最新热搜
- 沈阳最新热搜
- 吉林最新热搜
- 长春最新热搜
- 黑龙江最新热搜
- 哈尔滨最新热搜
- 江苏最新热搜
- 南京最新热搜
- 浙江最新热搜
- 杭州最新热搜
- 安徽最新热搜
- 合肥最新热搜
- 福建最新热搜
- 福州最新热搜
- 江西最新热搜
- 南昌最新热搜
- 山东最新热搜
- 济南最新热搜
- 河南最新热搜
- 郑州最新热搜
- 湖北最新热搜
- 武汉最新热搜
- 湖南最新热搜
- 长沙最新热搜
- 广东最新热搜
- 广州最新热搜
- 海南最新热搜
- 海口最新热搜
- 四川最新热搜
- 成都最新热搜
- 贵州最新热搜
- 贵阳最新热搜
- 云南最新热搜
- 昆明最新热搜
- 陕西最新热搜
- 西安最新热搜
- 甘肃最新热搜
- 兰州最新热搜
- 青海最新热搜
- 西宁最新热搜
- 内蒙古最新热搜
- 呼和浩特最新热搜
- 广西最新热搜
- 南宁最新热搜
- 西藏最新热搜
- 拉萨最新热搜
- 宁夏最新热搜
- 银川最新热搜
- 新疆最新热搜
- 乌鲁木齐最新热搜
核心阅读
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快锂电池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储能电池技术正经历革命性突破,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不同类型的储能电池加速发展,重塑能源存储版图。本期我们走近新型储能电池,揭秘“能源容器”的科技密码。
锂离子电池为何成为储能电池的“顶流”
冯旭宁
想象一下,你的手机像一块能反复吸水的海绵——充电时“吸水”(储存电能),使用时“挤水”(释放电能),这就是储能电池的魔法。在我国的新型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超过95%,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在储能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消费类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中,锂离子电池占据了大多数场景。
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超1.3太瓦时。我国锂离子电池总产量1170吉瓦时,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锂离子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超过645吉瓦时,同比增长48%。锂离子电池与光伏产品和电动汽车“新三样”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出口产品的亮丽名片。
电池储存电能的能力,取决于其储存单位电子所需要的质量。元素的荷质比(即单位质量所对应的电荷量)越大,在有限空间或质量中储存的电能越多。在无毒无害且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元素当中,锂元素是荷质比最高的固体元素,这种特性让锂成为高能量密度电池的一种基本元素。
在锂离子电池当中,锂元素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嵌入在多层结构的正、负极当中的,大多数情况下为+1价,即锂离子状态。它的工作原理“脱嵌反应”,就像图书馆的“书籍借还”系统:锂离子在电池的正负极之间来回穿梭,充电时从正极书架搬到负极书柜(从正极脱出、向负极嵌入),放电时又原路返回(从负极脱出、向正极嵌入)。中间的电解质如同图书管理员,确保搬运过程井然有序。更神奇的是,电池内部自带充当“防盗门”的界面保护膜(SEI膜),让这些“能量书籍”能够长期稳定保存。能够以高能形式长期稳定工作,是锂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锂离子电池还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其正极采用过渡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在地壳中的储量较大;其负极采用常见的石墨材料,同样成本较低。在汽车领域,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已经能够与内燃机动力系统相竞争。按照百公里用电量20千瓦时计算,电池充电仅需要20元左右;而按照油价计算,百公里油耗成本可能超过50元。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月销量占比首次超过燃油车,标志着新能源车正成为市场主流,这也是全球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里程碑。
当前,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类电子领域应用已趋于成熟,相关产品更新换代较快,因此对电池寿命的要求并不高。科研攻关的主要方向,在于如何提高比能量、比功率,以延长电子产品的续航时间,提升充电速度。对此,科学家们正在研究采用石墨掺硅的方式获得更高的电池比能量,同时在电极材料中增加高导电、导离子材料,以提升电池的充电速度。
新型储能接下来要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仍需在“固态化、安全化、智能化”等方面下功夫。围绕着“材料创新、安全保障、智能优化”的发展周期,锂离子电池正在不断进化,提升用户体验。传统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有机液态电解质,而有机电解质易燃,因此关键材料创新要靠采用本征不可燃的固态电解质来实现。安全保障方面,科学家持续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最大容量,扩展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边界,同时保证电池的安全使用。与此同时,业界正在探索使用AI算法寻找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优化电池的制造过程,提升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管控效率,加速锂离子电池的正向设计过程。
这场科技的马拉松永无止境: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团队孵化的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本质安全的固态储能电池,通过长寿命电池体系搭建技术、“呼吸式”电池模组技术,控制电极界面始终处于最优状态,显著提升了固态电池的寿命,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游艇中得到应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孵化的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聚焦于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发,采用纳米级固态电解质、复合正负极材料等技术,实现超高能量密度与长寿命性能的兼顾,相关电池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特种储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黑科技”让我们相信,下一代电池正从科幻走进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正在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通过充换电设施与供电网络相连,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在电网调峰中发挥更大作用。以锂离子电池为核心的新型能源系统蓝图还在不断扩展,存在无限可能。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我国能源结构持续向绿色低碳转型,国内各个企业正多线布局储能赛道,在多种差异化技术路径中积极实践,为储能发展瓶颈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超过70吉瓦,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这场储能革命不仅是技术之争,也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布局。
(作者为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教授)
链接
固态电池
钠离子电池
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可灵活独立设计、对环境友好等特性,是大规模长时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其中,全钒液流电池已进入商业化初期阶段。其工作原理是将电能储存在电解液中,通过钒离子价态变化实现充放电。全钒液流电池的循环寿命超2万次,而且当寿命到期时,其电解液的残值和循环利用价值高达30%以上,可以进一步摊低成本。在全钒液流电池的应用方面,国内外普遍面临能量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对此,可通过电解液体系创新(高浓度、混合酸)、电堆结构优化(碳塑双极板、国产化膜材料)及商业模式革新(租赁模式、残值回收)等方式不断提升其经济性。
(作者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战静静)
学术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本版图片均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提供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29日07版)
(责编:马俊华、谢龙)文章来源:http://jl.people.com.cn/n2/2025/0329/c349771-4117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