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郑州相关问答
- 2025-04-19 河南产业计量发展新添四个“智囊团”
中新网郑州4月19日电(王宇)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9日消息,河南省碳计量、声学与无损检测、长度与光学、化学与标准物质四个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近日在郑州成立,这意味着该省产业计量发展有了新的“智囊团”。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设...
- 2025-04-19 辛识平:中柬铁杆友谊历久弥新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题:中柬铁杆友谊历久弥新辛识平四月的金边,洋溢着柬埔寨传统新年的欢乐与老友相聚的喜庆。习近平主席时隔9年再次到访,同柬埔寨领导人共叙友谊、共谋发展。此访期间,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中柬双方交换30多份双...
- 2025-04-20 郑州“天屎之路”行人频频“中招” 人与鸟该如何共处?
人在路上走,鸟屎天上来,本周,位于郑州金水区的纬一路,因为这样的景象,引发热议。前往现场的记者看到,为了防止中招,不时有路人举着报纸、衣服、遮阳伞,小步快速通过。郑州市民:它就是不经意间会落你一身,不好清洗,先泡了之后,...
- 2025-04-20 雄安“冰糖葫芦村”迎京津冀“手艺人”赛美食绝活
中新网雄安4月20日电(裴国荣韩冰)19日,雄安新区雄县七间房乡的“冰糖葫芦村”大树刘庄村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甜蜜盛会——第二届京津冀冰糖葫芦技能创意展示大赛。作为第四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重要活动之一,来自京津冀地区的8...
- 2025-04-19 一季度河南消费市场供需两旺 超九成商品零售保持增长
中新网郑州4月19日电(记者阚力)今年一季度,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围推进,河南消费市场供需两旺,超九成商品零售保持增长。河南省统计局局长王旭18日下午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一季度,该省社会消费品...
- 2025-04-19 境外机构来华发行熊猫债累计超9500亿元
中新网北京4月19日电(记者夏宾)中新网记者18日从中国央行了解到,截至2025年4月15日,共有116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涵盖了70多个国家地区的主权类机构和商业类机构,持有债券总量4.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 推荐搜索问题
- 郑州最新问答
-
一生被爱 回答于04-19
游影水清 回答于04-19
留着泪笑你 回答于04-20
唯有自己强大 回答于04-19
认真给错人 回答于04-19
村里小祖宗 回答于04-19
相爱资格 回答于04-19
回眸秋水 回答于04-20
庸仙 回答于04-19
太古蜜糖 回答于04-20
- 北京最新热搜
- 天津最新热搜
- 上海最新热搜
- 重庆最新热搜
- 深圳最新热搜
- 河北最新热搜
- 石家庄最新热搜
- 山西最新热搜
- 太原最新热搜
- 辽宁最新热搜
- 沈阳最新热搜
- 吉林最新热搜
- 长春最新热搜
- 黑龙江最新热搜
- 哈尔滨最新热搜
- 江苏最新热搜
- 南京最新热搜
- 浙江最新热搜
- 杭州最新热搜
- 安徽最新热搜
- 合肥最新热搜
- 福建最新热搜
- 福州最新热搜
- 江西最新热搜
- 南昌最新热搜
- 山东最新热搜
- 济南最新热搜
- 河南最新热搜
- 郑州最新热搜
- 湖北最新热搜
- 武汉最新热搜
- 湖南最新热搜
- 长沙最新热搜
- 广东最新热搜
- 广州最新热搜
- 海南最新热搜
- 海口最新热搜
- 四川最新热搜
- 成都最新热搜
- 贵州最新热搜
- 贵阳最新热搜
- 云南最新热搜
- 昆明最新热搜
- 陕西最新热搜
- 西安最新热搜
- 甘肃最新热搜
- 兰州最新热搜
- 青海最新热搜
- 西宁最新热搜
- 内蒙古最新热搜
- 呼和浩特最新热搜
- 广西最新热搜
- 南宁最新热搜
- 西藏最新热搜
- 拉萨最新热搜
- 宁夏最新热搜
- 银川最新热搜
- 新疆最新热搜
- 乌鲁木齐最新热搜
做好春耕备耕“水文章”,既要未雨绸缪、强化供给,也要精细管理、依靠科技
坚持量水而行,就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优化配置、分类施策、科技赋能
激活市场机制,让水资源真正成为“水资产”,能助灌溉用水高效利用、“细水长流”
“浇了这遍水,小麦苗和土贴得瓷实,苗才能壮。”春潮涌动,山西芮城县东垆村村民常根成没事就到自家地头转悠,看苗情、盯灌溉。
随着气温回升,春耕播种进入旺季。从开展春季水利设施检修,到采取跨流域调水、蓄水增储等举措;从细化优化用水计划和分配方案,到组织专业浇地队护渠、送水……广袤田畴,春灌供水精细有序,护航夏粮丰收。
春水润良田,春灌是土地过冬后“喝”的第一口水。用水迎来高峰,供水能否到位?春苗能否“喝好喝饱”?怎样促进节水增效?做好春耕备耕“水文章”,既要未雨绸缪、强化供给,也要精细管理、依靠科技。
完善主骨架、畅通微循环,以灌区建设托举农事。目前,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达10.7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6%,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超过90%的经济作物。高效产出的“灌区密码”,是持续补齐灌排工程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灌区工程蓄水能力,优先把大中型灌区建设成高标准农田。
让一泓清水更顺畅地从源头抵达地头,离不开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看老灌区,守着黄河用不上水,曾是河南封丘县南部乡镇的痛点。河南启动“沟渠连通整治工程”后,封丘打通2800多个阻水点,60万亩农田得以“畅饮”黄河水。新灌区建设也在提速。四川宜宾,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工程主体工程不久前投入使用,村民终于可以告别提灌机抽水、水车送水的日子。更充足的水利条件,提高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既要增供给,更要细管理。新时代以来,我国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404立方米下降到347立方米,单方灌溉水的粮食生产力从1.58公斤增加到1.8公斤以上,农业节水增效成果喜人。坚持量水而行,就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优化配置、分类施策、科技赋能。
比如,内蒙古河套灌区去年试点以农作物种类为基准,核定灌溉用水量,为每个建制村设定用水量“上限”;通过建设数字孪生灌区,缩短供水周期,减少输水时渠道下渗和蒸发的损耗,实现智慧节水。当地一位乡镇干部算了一笔账:相比漫灌,引黄滴灌浇玉米地,生育期每亩至少节水100立方米。“有多少汤泡多少馍”,依据水源条件、渠网工程布局等,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面积,将更好支撑农业增产。
以有效激励聚合力,才能共护灌溉生命线。在湖南长沙县,桐仁桥灌区推行“节约有奖,超用加价”机制,对农户节余灌溉用水权指标进行回购,转让用于城镇生活供水。这一多赢之举,调动了节水积极性,盘活了水资源存量,也充实了灌区末级渠系维护资金。激活市场机制,让水资源真正成为“水资产”,能助灌溉用水高效利用、“细水长流”。
水润阳春望丰年。不负春光,全力做好“水文章”,让农作物“喝水喝到恰好饱”,我们有底气有信心实现新一年的穰穰满家。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责编:辛静、黄莎)文章来源:http://henan.people.com.cn/n2/2025/0401/c351638-4118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