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西安相关问答
- 2025-04-19 陕西省2025年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举行
原标题:陕西省2025年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举行4月18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在安康市举行陕西省2025年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进一步深化大抓高质量项目的良好势头,激励陕西全省上下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的工作举...
- 2025-04-19 “星星故乡 神奇宁夏 对话长安”春季文旅推介会在西安举办
人民网银川4月19日电(周航)4月17日下午,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星星故乡神奇宁夏对话长安”春季文旅推介会在西安举办。宁夏与陕西文旅部门将围绕两地资源互补,深挖协作潜力,联合开发特色线路,共同推动跨区域旅...
- 2025-04-19 探访桂林援越医院旧址:南溪河畔 中越情长
中新网桂林4月19日电题:探访桂林援越医院旧址:南溪河畔中越情长作者周利朔欧惠兰莫伟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前身是桂林南溪山医院,是一所专门救治越南抗美战争前线越南伤病员的后方国际医院。“在1968年至1976年援越抗...
- 2025-04-18 西安市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幕 助力打造赛事名城
中新网西安4月18日电(张一辰刘静)西安市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幕式18日在西安市人民体育场举行。本届运动会以“运动让西安更美好”为主题,参赛规模约1.5万人。据介绍,运动会共设置青少年组和群众组两个组别,青少年组设田径、游泳...
- 2025-04-19 (神州写真)西安青年热衷上急救课 希望紧急情况时“伸援手”
中新社西安4月19日电题:西安青年热衷上急救课希望紧急情况时“伸援手”作者杨英琦党田野春日午后,西安城南一间咖啡馆的楼上,西安女孩曹敏和十余名年轻人并未享用咖啡,而是跪在假人模型旁,在老师指导下掌心交叠着反复下压……“一...
- 2025-04-18 共探文旅合作新机遇 2025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开幕
中新网西安4月18日电(李一璠杨英琦)18日,以“促进文旅消费激发产业活力”为主题的2025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以下简称“旅博会”)在西安开幕。据悉,本届旅博会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聚焦“提振消费、赋能产业、...
- 推荐搜索问题
- 西安最新问答
-
格里高利圣咏 回答于04-19
轻描淡写一句在一齐つ 回答于04-19
何处停留 回答于04-19
正点 回答于04-19
阳光下歇斯底里的轻笑ゞ 回答于04-19
盛席晚宴 回答于04-19
秦风 回答于04-20
- 北京最新热搜
- 天津最新热搜
- 上海最新热搜
- 重庆最新热搜
- 深圳最新热搜
- 河北最新热搜
- 石家庄最新热搜
- 山西最新热搜
- 太原最新热搜
- 辽宁最新热搜
- 沈阳最新热搜
- 吉林最新热搜
- 长春最新热搜
- 黑龙江最新热搜
- 哈尔滨最新热搜
- 江苏最新热搜
- 南京最新热搜
- 浙江最新热搜
- 杭州最新热搜
- 安徽最新热搜
- 合肥最新热搜
- 福建最新热搜
- 福州最新热搜
- 江西最新热搜
- 南昌最新热搜
- 山东最新热搜
- 济南最新热搜
- 河南最新热搜
- 郑州最新热搜
- 湖北最新热搜
- 武汉最新热搜
- 湖南最新热搜
- 长沙最新热搜
- 广东最新热搜
- 广州最新热搜
- 海南最新热搜
- 海口最新热搜
- 四川最新热搜
- 成都最新热搜
- 贵州最新热搜
- 贵阳最新热搜
- 云南最新热搜
- 昆明最新热搜
- 陕西最新热搜
- 西安最新热搜
- 甘肃最新热搜
- 兰州最新热搜
- 青海最新热搜
- 西宁最新热搜
- 内蒙古最新热搜
- 呼和浩特最新热搜
- 广西最新热搜
- 南宁最新热搜
- 西藏最新热搜
- 拉萨最新热搜
- 宁夏最新热搜
- 银川最新热搜
- 新疆最新热搜
- 乌鲁木齐最新热搜
在今天的互联网传说里,有两个传统佳节是禁止“快乐”的,一个是端午,另一个就是清明。
我们曾发文讲解过,所谓“端午不能‘快乐’只能‘安康’”的说法是2015年突然冒出来的,根本不是什么“传统文化”。
清明节的情况则略有不同:真有古人主张此日不宜快乐,但仅限扫墓的时候;别的时候,古人把它过得很快乐。毕竟,清明的文化内涵很丰富,才不止有祭扫一项。
那么,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清明”明明是个节气,怎么变成“节日”了?雨水、惊蛰、春分、谷雨什么的也是节气,怎么都不过节呢?其实,清明本来就是普普通通的节气。它变成节日,是合并了“上巳”“寒食”两个传统节日的结果。
年来日日春光好,同去郊区大泡澡
《论语·先进》篇说孔子与弟子闲聊,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的理想。弟子们有的自信,说想治理一个国家,让它发展强大;有的谦虚,说想当个小礼官,边工作,边学习。当孔子问到曾子的父亲曾点(这对父子都是孔子的学生)时,却听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曾点的理想是暮春时节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去城外河里洗澡,洗完吹吹风,再一起唱着歌回家。
孔子听完叹了口气:“吾与点也!”(“我”认同曾点呀!)谁能想到,这个最朴素,最躺平,最关注自己内心世界,而能享受生活的回答,受到了孔子最高的肯定。
孔子究竟为何认可曾点,这在《论语》里没说,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这段话还告诉了我们一件事:当时至少在华北地区,暮春时节会有人结伴出城,下河洗澡。想一想也很正常:在没有热水器和自来水的时代,冬日砸冰烧水洗个澡并不方便。好容易等到春江水暖,当然要赶紧洗个爽。
有的地区给这种洗浴活动加上了祛邪防灾的神奇光环,还要固定一个日期来烘托神秘感。《宋书·礼志二》引《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上巳”是指上旬的巳日。古人至少自甲骨时代就以干支纪日,“巳”是地支的第六位。按照古代“建除家”的推算,如果三月上旬有个巳日,这一天就不太吉利,需要破邪除恶(所以“上巳”在古文里也叫“除巳”),其中最通行的风俗就是拿着兰草(泽兰,古人认为它能辟邪)去河边洗澡。这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勤洗澡,讲卫生,健康就是最大的吉利。
最晚到东汉,上巳出城洗澡已经成了全国性的风俗。《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上巳日:“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絜”就是“洁”。或许是因为农历三月上旬不一定有巳日,魏晋以后,上巳节逐渐固定到农历三月初三了。
上巳洗澡的风俗也有很多变体,比如有时女性为防范窥视,把泡澡大会改成了“洗脚大会”,却仍引来一群男性指指戳戳。图片来自江西美术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影印1887年《点石斋画报》。
上巳节所有人热热闹闹出城郊游,光洗澡、吹风肯定不够,还得玩。除了常规的野餐、唱歌、划船、射箭等娱乐项目,魏晋后较有特点的上巳游戏还有浮卵(一般认为是把煮熟的鸡蛋放水里,谁捡到都可以吃,放鸡蛋的人则得到“多生孩子”的祝愿)、浮枣(换成红枣)和浮觞(即“流觞曲水”,酒杯漂到谁面前停下,谁就作诗或饮酒)。
上巳节热闹的场景也引发了非常多文学作品的讨论,比如王羲之《兰亭集序》即讲他在“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中联想到生与死的宏大命题,而杜甫《丽人行》则暗示他在杨国忠一家穷奢极欲的狂欢中看到盛世暗藏的危局。
军粮充值大割肉,冷餐一月真难受
清明节的另一大来源是寒食节,说到这个节日,很多人都会想到介子推的传说。介子推的故事在《左传》等早期文献中本来很简单:他跟从晋文公流亡多年。晋文公回国登基后厚赏功臣,介子推不肯主动表功,晋文公好像也忘了他。生性低调的介子推带着老母亲隐居。等到晋文公想到介子推,到处找他要封官时,却发现他已经去世了。
《左传》等古籍中既没记载介子推具体立过什么功劳,也没讲他是怎么死的。大约在战国到西汉之间,不知什么人开始给他加戏。《庄子·杂篇·盗跖》(一般认为《庄子》的外篇、杂篇不太可能是庄子写的,比如《盗跖》篇就出现了战国末年才出现的“宰相”一词)引用了当时的一种传说:“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股”就是大腿。晋文公端起碗来吃介子推的肉,放下碗却忘了介子推的功,确实好过分,怪不得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不理他了。
《盗跖》篇的写作时期距离介子推的时代隔了四五百年;而且从情理上说,逃难时从手下腿上割肉吃补充体能也很难让队伍跑得更快。但现实中,往往越是离谱的故事越容易得到传播,还演变出许多版本。比如郦道元《水经注》引用王肃(他是小说中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个司徒王朗的儿子)《丧服要记》中,介子推的功劳成了“割肉以续军粮”。介子推割得豪迈,晋文公忘得痛快,整个故事可是真奇怪。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都有一种“改火”的风俗,觉得火种烧了一年会“不洁”,要在特定时间熄灭火源,然后通过钻木等方法重新取火。如《管子·禁藏》篇云:“当春三月,萩室熯造,钻燧易火,杼井易水,所以去兹毒也。”有时,人们会在熄灭旧火种和取得新火种之间隔上一段时间以增强仪式感。此时做不了热饭,就只能吃点冷粥、干粮了。
到东汉时期,在以太原为中心的一些地区,不知什么人把这种生活的小仪式和介子推故事联系到一起,说介子推是本地的神仙,吃冷餐是为了哄他高兴。你生火会让他发火,轻则一人倒霉,重则全国受灾,千万马虎不得。
这种无稽之谈利用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在乱世传播很快。当地人害怕冒犯神灵,冷餐时间越来越久,很快延长到了一个月,很多老人、孩子会因此而体弱身死。东汉以后,许多大人物都曾尝试用行政力量禁止冷食一月的迷信行为。比如曹操就曾下令:谁家奉行这种陋习,就把谁抓进大牢!可法律规定压不住人们的恐惧,断火一月的风俗至少持续到了晋代。
东晋以后,寒食的风俗渐渐理性,也渐渐广布全国。大家一般都会象征性地禁火三天,吃点冷粥、干粮当过节。寒食开始的时间一般是冬至日后的第一百零五或一百零六天,约合清明之前的两三天,而通常在清明当日结束。
寒食不许在家做饭,人们闲着也是闲着,正值春和景明,往往要踏青游玩。此时的寒食不再需要卑微地讨好神祇,而带上了非常浓烈的欢庆色彩。孟浩然《李少府与杨九再来》诗:“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韦应物《寒食》诗:“晴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球度阁来。长歌送落日,缓吹逐残杯。非关无烛罢,良为羁思催。”元稹《寒食日》诗:“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载歌载舞,通宵达旦,玩得可真尽兴。
寒食的第一项特色活动是运动。古籍中关于寒食欢会的记载往往和各种运动项目有关。什么踢蹴鞠、打马球、抛轻球、荡秋千、放风筝、斗鸡、拔河……这就是古代的春季运动会。
明代杜堇《仕女图》局部。图片中仕女玩的“步打球”也是唐朝人经常在寒食节玩的运动。图片来自上海博物馆网站。寒食的另一个特色活动是春游时顺便扫墓。当然,扫墓时是不宜“行乐羡朋从”的。唐高宗在龙朔二年三月发布过一篇《不许临丧嫁娶及上墓欢乐诏》禁止“坟头蹦迪”:“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槚,曾无戚容。既点风猷,并宜禁断。仍令州县捉搦,勿使更然。”不过,这种规定只针对扫墓的时候。在扫墓时间以外,就连皇帝自己和周围儒家士大夫们都没少疯玩。古籍中寒食、清明运动会的记录,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皇宫里进行的。
上巳节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而寒食、清明的日期则几乎与公历日期绑定。它们的时间和起源都不一样,但同样有郊游、聚会、纵乐的传统风俗,在宋代以后渐渐合并。同样宋代以后,寒食禁火的风俗也渐渐消退了,连带着“寒食”之名也一点点少有人提。于是,原本作为节气名的“清明”承载了上巳、寒食两大古老节日,其传统风俗中既包括祭扫,也包括大量的娱乐活动。
所以说,至少在古代,人们是不介意互相祝福清明节快乐的。我们是一个快乐的民族,值得享受每一个快乐的节日。
策划制作
作者丨清洁工南开大学博士生
审核丨王弘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策划丨徐来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https://www.chinanews.com/life/2025/04-04/103946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