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除虫”成生意,靠谱吗?

共1个回答 2025-04-15 拥抱大海  
回答数 1 浏览数 592
问答网首页 > 最新热搜 > 综合新闻 > “生态除虫”成生意,靠谱吗?
專屬de惡魔專屬de惡魔

倡导“一物降一物”,出售蜘蛛、蚰蜒等清除蟑螂,有店铺销量高达上万只

“生态除虫”成生意,靠谱吗?

阅读提示

生物防治满足了环保消费需求,有利于形成小众市场,催生了“家庭生物防治”产业链,但要保持市场平稳有序发展,一方面经营者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另一方面,消费者购买前也应主动了解商品情况,避免盲目跟风。业内人士提醒,生物防治是生态友好型虫害管理的重要方向,但要避免商业化过程中的短视行为。

“灭蟑小能手、安全环保、对人零危害,低至5.69元一只……”随着春季气温升高,蟑螂蚊蝇又到了活跃的季节,不少人购买各种药物、粘板等用于除害,也有一部分人选择购买白额高脚蛛、蚰蜒等,用“一物降一物”的生物防治理念除虫。《工人日报》记者采访发现,“生态除虫”已经成了一门生意。

4月14日,记者在一电商平台进行搜索,看到售卖白额高脚蛛的店铺多达几十家。这些白额高脚蛛根据个头大小,价格在5元至20多元不等,最值钱的是怀孕母蜘蛛,售价在40元左右。店铺销量为几十只到上万只。

不少消费者表示,相较于化学药物除蟑,白额高脚蛛等更生态和环保,价格也相对便宜,而且除蟑效果不错;也有消费者表示,将白额高脚蛛放至屋内,一段时间后,蟑螂还是“大摇大摆穿堂而过”,反倒是蜘蛛早已不见踪影,“几十元钱打了水漂”。

白额高脚蛛能有效除蟑吗?会不会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影响?商家是否需要相关资质?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有人靠卖白额高脚蛛月入数千元

在北京工作的张女士租住在东三环一处公寓,去年8月初,她发现房间内有蟑螂出没。“半个食指长,在卫生间里乱飞,赶不走,也不敢打死,怕留下虫卵,滋生更多蟑螂。”无可奈何的张女士从网上买来各种药物和杀虫工具,但尝试一番后,蟑螂仍“顽强”地活着。

“想过找专业人士上门除蟑,但价格偏贵,50平方米内报价699元,房间面积越大,价格越高。同时,我也担心使用药剂对人体和宠物有影响,而且可能除不干净。”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在网上看到别人分享的白额高脚蛛除蟑经验后,有些动心,“准备买两只放房间”。

记者了解到,白额高脚蛛的特点是身躯覆盖着黄灰色毛,八只细长的脚上均匀分布着黑色斑点,额头处有条平整的白色横带,这也是其名称的由来。它对人类无害,能有效捕食蟑螂、苍蝇、蛾等害虫,对家庭环境有着积极的生物防治作用。

江西抚州的阿辉是淘宝店铺“白额高脚蛛基地”的店主,8年前他开了这家网店,目前是同类商品里销量最高的店铺。阿辉告诉记者,“最开始关注到这个商机,是我在网上看到蜘蛛抓蟑螂的图片,发现这是小时候经常见到的蜘蛛,于是尝试去找,还真找到了一些,就放在网上卖。”

每年入春天气暖和后,阿辉每周都从县城驱车到乡下的村子捕捉白额高脚蛛。一般晚上8点出发,次日凌晨返回。“这些蜘蛛多在乡下的老房子附近活动,晚上戴着头灯,灯光照在房墙上,远远就能看到它们。运气好的话,一晚上能捉上百只,有时四五十只。”

每年春夏季节是白额高脚蛛的销售旺季,阿辉的店铺月营业额在三四千元,秋冬淡季只有千元左右。阿辉长期观察发现,白额高脚蛛的购买群体以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年轻人为主,“他们对生物防治理念的接受度更高”。

很难一劳永逸解决虫害问题

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物除害确实是一种科学靠谱的防治方法,它不使用化学农药,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许多生物防治方法对特定害虫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建立生态平衡,能长期有效地控制害虫。

此外,不少消费者对生物防治体验并不满意。有人表示,到货后,盒子刚打开,白额高脚蛛就跑了,从此再没见过,家里蟑螂也没见少;还有人投诉称,买回家后没几天蜘蛛就死了,怀疑此前已经生病或者身体有缺陷。

对此,阿辉解释说,白额高脚蛛性格胆小,受到惊扰时会迅速移动,但一般会暂时躲到角落缝隙里。阿辉还表示,“因为蜘蛛是活体,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影响其活力。为减少客户损失,我们一般会增加发货数量,例如,买2只发3只,买3只发5只。”

“与动辄几百元的上门除虫价格相比,白额高脚蛛是物美价廉的选择。”但阿辉也坦言,“要说保证有什么效果,也不太现实,因为活体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最好把它当作一个工具,而非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办法。”

赵力也表示,虽然白额高脚蛛对蟑螂有一定控制作用,但其效果受环境、蟑螂种类、蜘蛛数量等因素影响显著。对于轻度蟑螂问题或特定环境,如密闭、潮湿空间内,可能效果较好;而对于严重虫害或复杂环境,需结合其他方法综合治理,包括清洁食物残渣、封堵缝隙、减少潮湿区域,以及使用饵剂、粘板等。

大量售卖或影响人类生存环境

针对电商平台上售卖白额高脚蛛的现象,有人担心人工捕捉会对其种群生存,以及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对此,赵力表示,该蜘蛛并非外来物种,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因此人工捕捉对其影响有限。

不过,他也提醒,大量售卖白额高脚蛛、蚰蜒等,可能会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影响。“白额高脚蛛和蚰蜒都是捕食性动物,大量售卖并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会打破原有的食物链平衡。例如,它们可能会过度捕食某些昆虫,使另一些昆虫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新的生态问题。”

“此外,白额高脚蛛虽然毒性较弱,但其毒液可能引发人的过敏反应和炎症,大量接触可能增加被咬伤并引发健康问题的概率。”因此,赵力认为,一方面应对售卖进行监管,限制其无序交易,避免大量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另一方面,应对公众加强安全教育,让人们了解其习性及潜在风险,避免直接接触。

“白额高脚蛛和蚰蜒为我国普通本地物种,目前售卖无需特殊资质,但需合规经营,并遵守平台规则。”赵力提醒,若涉及国外物种或跨区域交易,应提前向当地农业、林业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咨询。

阿辉告诉记者,由于销量有限,白额高脚蛛只是其工作之一,“去掉人工捕捉的成本,快递费、塑料盒、冰袋和保温袋、面包虫等支出也不少,整体利润率只有50%左右,一年下来利润也只有一两万元。”

在虫害灭治管理从业者程兴勇看来,生物防治满足了环保消费需求,有利于形成小众市场,催生了“家庭生物防治”产业链。但是,要保持市场平稳有序发展,一方面经营者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提前充分告知消费者商品信息、使用效果,以及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等,避免引发非法贸易或消费纠纷;另一方面,消费者购买前也应主动了解商品情况,避免盲目跟风购买。遇到消费问题时,及时与商家沟通,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总之,应认识到生物防治是生态友好型虫害管理的重要方向,其应用需要科学规划与公众教育相结合,避免商业化过程中的短视行为。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平衡好‘控制’与‘共存’的关系。”程兴勇说。(本报记者陶稳)

来源:工人日报


文章来源:https://www.chinanews.com/cj/2025/04-15/10399552.shtml
“生态除虫”成生意,靠谱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综合新闻相关问答

  • 2025-04-16 康缘药业2024年财报:面对波动 韧性筑底

    日前,中药创新龙头康缘药业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98亿元,同比下降19.86%;归母净利润为3.92亿元,同比下降15.58%;扣非净利润为3.63亿元,同比降幅达27.29%。针对...

  • 2025-04-16 “邮轮游”“跨境游”成绩亮眼 免签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去年5月15日起,乘坐邮轮来华并经由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的外国旅游团可从我国沿海13个邮轮口岸免办签证入境。这一利好政策在持续近一年的发酵后,在今年一季度实现了“邮轮入境游”的爆发式增长。今年一季度,厦门口岸迎来5航次访问...

  • 2025-04-16 临安19楼招工最新消息

    临安19楼招工最新消息 最近,临安地区出现了一些关于19楼的招聘信息。据了解,该楼正在进行装修和升级工程,因此需要招募更多的工人来协助完成相关工作。 具体来说,19楼目前需要招募以下类型的工人: 电工:负责安装和维护电...

  • 2025-04-16 国际原油价格最新行情

    国际原油价格最新行情显示,近期油价波动较大。具体来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5月10日达到了每桶83.74美元的高点,而5月12日则跌至72.96美元。与此同时,WTI原油期货价格也经历了类似的波动,从5月10日的每桶83...

  • 2025-04-16 中国新闻社参加第35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专项初评的公示

    01、《(聚焦中非合作)习近平和彭丽媛为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作者:韩海丹编辑:苏丹、陈芳婷、毛建军推荐表及作品02、《(新春见闻)守护春运的隧道“打冰人”》作者:翟羽佳编辑:徐曦弋、陈芳婷、裴...

  • 2025-04-16 “党参故里”渭源:“药事”从田间走上餐桌

    中新网兰州4月16日电(艾庆龙张婧高展)提及中药,许多人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散发着苦涩气息、颜色暗沉的汤剂。然而,当你行走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映入眼帘的则是另一番景象,无论是口味多样的中药康养饮料,还是别具特色的养生茶包...

问答网AI智能助手
Hi,我是您的智能问答助手!您可以在输入框内输入问题,让我帮您及时解答相关疑问。
您可以这样问我:
陈都灵和两朵花的“重逢”
香港举办旅游发展论坛 业界吁善用创新科技
仁寿黑龙滩最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