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15万吨级“渔业养殖航母”在青岛启航

共1个回答 2025-04-18 若即若离  
回答数 1 浏览数 790
问答网首页 > 最新热搜 > 济南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渔业养殖航母”在青岛启航
 聆酌清欢 聆酌清欢
揭秘“国信1号2-1”

块头更大

船长244.9米、型宽45米、结构吃水15米、排水量15万吨,养殖水体近10万立方米,设置15个标准养殖舱、4个环形跑道池、22个养殖试验池

相比三年前交付的10万吨级“国信1号”,“国信1号2-1”排水量足足增加了50%,刷新全球大型养殖工船纪录,堪称升级版“渔业养殖航母”

更加智能

“国信1号2-1”以“适渔性”为核心设计原则,在功能布局、养殖系统、新能源利用、信息一体化等领域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与优化创新

全船整体机械化率提升至90%以上,自动化水平提升45%,养殖决策智能化替代率达30%,全船仅用30多人,便可实现一年3600吨的鱼产量

打造范本

对于中国深远海养殖产业而言,该船最大的意义在于标准化复制,为船队规模化扩张提供技术范本,有力助推中国千亿级深远海产业集群建设进程

“国信1号2-1”的投入运营是从1.0到2.0的跨越,将引领世界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树立中国渔业大国的良好形象

三船联动

接下来,“国信1号2-1”首航将前往浙江和福建海域作业,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鲑鳟鱼、黄条鰤等名优鱼种养殖

在建的第3艘养殖工船“国信1号2-2”预计于今年10月加入运营序列。届时,国信养殖工船产业将形成“三船联动”格局,年产高品质海水鱼1万吨以上

在中国船舶集团北海造船厂,随着覆盖船名的红色幕布徐徐揭开,礼炮齐放,汽笛长鸣,15万吨级新一代“渔业养殖航母”正式亮相。

4月17日,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的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运营,被正式命名为“鲁即渔养60617”。该船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升级版,将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鲑鳟鱼、黄条鰤等名优鱼种养殖,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3600吨。新一代养殖工船交付运营是深远海养殖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项目继“国信1号”破冰开局后,正式迈入技术迭代和规模扩张的2.0时代。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

“‘国信1号2-1’作为海洋渔业新质生产力的探索项目,再次刷新了全球大型养殖工船纪录。未来,将以更加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节能化、经济化的运营模式,助力深远海养殖规模效应和产业效能双提升,持续释放蓝色引擎强劲动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大黄鱼之父刘家富表示。

“大国重器”上新

站在北海造船码头仰望整装待发的“国信1号2-1”,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巨大。

这艘庞然大物投资6.1亿元,船长244.9米、型宽45米、结构吃水15米、排水量15万吨,养殖水体近10万立方米,设置15个标准养殖舱、4个环形跑道池、22个养殖试验池。相比三年前交付的10万吨级“国信1号”,“国信1号2-1”排水量足足增加了50%,刷新全球大型养殖工船纪录,堪称升级版的“渔业养殖航母”。

靠泊在中国船舶集团北海造船厂码头的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新华社照片

不只是体量大,新一代养殖工船应用的技术也更先进,全船仅用30多人,便可实现一年3600吨的鱼产量。

“国信1号2-1”以“适渔性”为核心设计原则,在功能布局、养殖系统、新能源利用、信息一体化等领域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与优化创新,船舶整体布局、适渔性、安全性及作业精准度显著提升。其中,数智化应用赋能精准度提升实现重大突破,实现鱼苗入舱、成鱼起捕、投饲及加工等核心生产环节全流程机械化作业,全船整体机械化率提升至90%以上,自动化水平提升45%,养殖决策智能化替代率达30%,人力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实现“双提升”。

记者还注意到,船舶甲板上装有大面积的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船上设备供电。

“‘国信1号2-1’作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升级版,是青岛国信集团与北海造船再度联手打造的又一国之利器,其养殖水体进一步加大,加工养殖系统更加智能高效,船舶各项性能更加先进,功能更加丰富,能耗显著降低。”北海造船副总经理谷克超介绍,“养殖工船首次尝试光伏系统与船舶主电力系统并网,应用耐腐蚀性钢板,设置养殖实验室等。”

该船从建造到交付仅用时19个月,凸显了船舶制造的“中国速度”。

2023年9月8日,“国信1号2-1”养殖工船完成第一块钢板切割,青岛国信集团以“在钢板上绣花”的细节精度,完成400余份详设图纸认可审查,下发8800余份施工图纸,高标准完成建造目标。2024年12月,养殖工船第一次驶离码头出海试航,船舶性能、结构检查、噪声和震动测量等多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集成控制系统良性运转,海试取得圆满成功……

从1.0到2.0迭代

对于中国深远海养殖产业而言,该船最大的意义在于标准化复制,为船队规模化扩张提供技术范本,有力助推中国千亿级深远海产业集群建设进程。

中国是世界渔业养殖第一大国,养殖产量占到渔业总量的80%以上,在内陆淡水和近海资源有限等背景下,未来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在于深远海。2022年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开创了“船载舱养+游弋养殖”的深远海养殖新模式,被誉为“移动的海洋牧场”。

“根据鱼类的自然生长规律,养殖工船通过游弋寻找最适合的水温和海域,夏季北养、冬季南养,同时离岸较远的深海洁净水域避开了污染源,整个养殖过程绿色环保,在饲料、养殖工艺等各方面通过了国内外的严苛认证。”青岛国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青岛海洋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韶光说。

三年来,“国信1号”先后在黄海、东海、南海锚地完成养殖作业,累计航程1.7万余海里,1100余万尾鱼苗成功入舱养殖,相较于传统网箱,养殖周期缩短25%、月均增重提升1.8倍、单舱成活率突破90%,在全球首次实现了集鱼苗上船、生长养殖、品质调控、疫病防控、起捕加工于一体的全周期产业化流程。

4月17日,一名“国信1号2-1”船员从作业舱内经过。新华社照片

国信养殖工船产业启动以来,项目纳入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评农业农村部深远海养殖工船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深远海养殖工船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团队围绕设施设备、疫病防控、品种培育等方面开展64项自主研发项目,累计获得工船相关知识产权及专利95项。

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会长张显良对此高度评价:“养殖工船模式代表了中国海水养殖产业的第六次浪潮,在全球范围没有先例。‘国信1号2-1’的投入运营是从1.0到2.0的跨越,将引领世界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树立中国渔业大国的良好形象。”

养殖品种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信1号”的升级版,此次交付的“国信1号2-1”并没有用“国信2号”的名称。据介绍,整个养殖工船系列统一命名为“国信1号”,在1号船基础上迭代升级的新船型称为“国信1号2-1”和“国信1号2-2”。

接下来,“国信1号2-1”首航将前往浙江和福建海域作业。与此同时,在建的第3艘养殖工船“国信1号2-2”也传来消息,预计于今年10月加入运营序列。届时,国信养殖工船产业将形成“三船联动”格局,年产高品质海水鱼1万吨以上,全面推动饲料加工、冷链物流、水产精深加工等配套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构建国家“蓝色粮仓”战略提供工业化解决方案的标杆案例。

由于模拟了天然海洋环境,养殖工船养成的大黄鱼品质趋近于野生大黄鱼,具有鲜美的肉质和高营养价值。目前,“国信1号”出品的“裕鲜舫”深海野游大黄鱼产品已通过ASC、HACCP、FDA等国际权威认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及“特质农品”名录,获评“青岛优品”,列入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名单,产品销售覆盖全国23个省、市、地区,并远销新加坡、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际市场,充分彰显我国深远海养殖技术的领先水平。

除了大黄鱼,未来由养殖工船出品的鲑鳟鱼、黄条鰤等名优鱼种也有望端上市民的餐桌。

“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养殖品种,从大黄鱼1种鱼拓展到4至5种鱼,包括冷水类大西洋鲑、海水虹鳟等受国内消费者欢迎的海产品,以及黄条鰤、石斑鱼等特色品种,实现养殖产量倍增。同时,我们将更好地整合下游的销售渠道和冷链物流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董韶光表示。

澎湃“深蓝动能”

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海洋经济底蕴。当前,青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推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作为青岛市市属企业中唯一以海洋产业为主业的国有企业,青岛国信集团积极把握海洋产业战略发展机遇,自2016年入局海洋产业至今,累计投资超过百亿元,重点打造了“传统养殖和深加工产业链”“以养殖工船和陆基循环水为主导的垂直产业链”“海洋大健康产业链”三条海洋产业发展链条,全面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月,青岛市委、市政府立足海洋强国战略部署,整合青岛国信集团旗下海洋板块优质企业和资产,组建成立青岛海洋发展集团,打造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当前,青岛海洋发展集团拥有4家一级子公司(含1家上市公司),构建以“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航运物流”为支柱产业,“海洋装备和新材料”为培育产业,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为创新支撑的“3+2+2”产业架构。

面向未来,青岛海洋发展集团将着眼于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着力实施“新质强海、科技创海、金融赋海、品牌出海”四项工程,力争3年内年产值达120亿元,致力于成为青岛海洋产业发展引领者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者。(周晓峰)

(责编:公雪、邢曼华)
文章来源:http://sd.people.com.cn/n2/2025/0418/c166192-41200493.html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渔业养殖航母”在青岛启航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济南相关问答

  • 2025-04-19 百余方战国楚系玺印和封泥亮相西泠印社

    中新社杭州4月19日电(曹丹)4月19日,百余方珍贵的战国楚系玺印和封泥亮相西泠印社乙巳春季雅集系列活动之“极目楚天——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展”。展品包含官印、封君印、诸侯印等,让观众从方寸间得以一窥战国时期的政治、经...

  • 2025-04-19 法国工会呼吁欧洲积极应对美国关税政策

    当地时间18日,法国总工会与法国工人民主联合会举行会议,讨论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对法国就业的潜在影响。双方在会后呼吁法国政府与企业优先考虑“法国制造”,同时呼吁欧洲协调一致地组织起来,积极应对美方关税政策。法国工人民主联合...

  • 2025-04-19 济南九如山旅游攻略

    济南九如山旅游攻略 济南九如山,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是一座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济南九如山旅游攻略,帮助您规划一次愉快的旅行。 一、最佳旅游时间 济南九如山四季分明,...

  • 2025-04-18 一季度山东省进出口总值逾8200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中新网济南4月18日电(记者沙见龙)记者18日从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山东省进出口总值8203.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9%,高于全国总体增速4.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9...

  • 2025-04-19 山东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召开

    4月18日上午,山东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召开,分析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省委书记林武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锚定“走在前、挑...

  • 2025-04-19 山东胶州加速升级创新型产业体系

    不久前,山东省胶州市举行了建设创新型产业体系“链主挂帅”推进大会,确立了企业为主体,“链主”唱主角的新型招商模式,目标是加快集聚一批创新能力强、支撑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胶州,这样的“链主”效应逐步呈现:中储钢...

问答网AI智能助手
Hi,我是您的智能问答助手!您可以在输入框内输入问题,让我帮您及时解答相关疑问。
您可以这样问我:
山东2025年首个总林长令发布,重点有这些
济南融创水世界攻略
法国工会呼吁欧洲积极应对美国关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