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大学相关问答
- 2025-05-06 四川成都有什么好大学
四川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教育中心,拥有多所著名大学。以下是一些在成都比较有名的高等教育机构: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是中国西部地区最负盛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也是国家“211...
- 2025-05-06 大学学英语用什么教材
大学英语学习时,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和学习效率。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教材类型及其推荐理由: 基础教材:对于刚入学的新生,使用《新概念英语》等基础教材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语法和词汇基础。...
- 2025-05-06 西北师范大学什么专业好
西北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各专业都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以下是一些在西北师范大学较为出色的专业: 教育学:西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
- 2025-05-06 广西文科400分能上什么大学
在广西地区,文科400分的高考成绩对于报考大学来说是一个相对中等的水平。这个分数可以为你提供一些选择,但具体能上什么大学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专业选择、招生政策等。以下是一些建议: 了解目标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你需要关注...
- 2025-05-06 重庆交通大学什么专业最好
重庆交通大学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是学校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该专业培养具备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将学习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信息...
- 2025-05-06 大学生的档案有什么用
大学生的档案对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记录了学生的学术和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和综合素质。以下是大学生档案的几个主要用途: 求职参考:在求职过程中,雇主往往会查看应聘者的档案,包括成绩单、实习经历、获...
- 推荐搜索问题
- 大学最新问答
-
菜的惊为天人 回答于05-06
踏骨征王 回答于05-06
你眼睛里没有我 回答于05-06
回忆里斑驳的画面 回答于05-06
浅唱蝶舞 回答于05-06
- 北京大学
- 天津大学
- 上海大学
- 重庆大学
- 深圳大学
- 河北大学
- 石家庄大学
- 山西大学
- 太原大学
- 辽宁大学
- 沈阳大学
- 吉林大学
- 长春大学
- 黑龙江大学
- 哈尔滨大学
- 江苏大学
- 南京大学
- 浙江大学
- 杭州大学
- 安徽大学
- 合肥大学
- 福建大学
- 福州大学
- 江西大学
- 南昌大学
- 山东大学
- 济南大学
- 河南大学
- 郑州大学
- 湖北大学
- 武汉大学
- 湖南大学
- 长沙大学
- 广东大学
- 广州大学
- 海南大学
- 海口大学
- 四川大学
- 成都大学
- 贵州大学
- 贵阳大学
- 云南大学
- 昆明大学
- 陕西大学
- 西安大学
- 甘肃大学
- 兰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西宁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呼和浩特大学
- 广西大学
- 南宁大学
- 西藏大学
- 拉萨大学
- 宁夏大学
- 银川大学
- 新疆大学
- 乌鲁木齐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边疆史和边疆治理相关的多学科研究,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边疆史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海洋大国,我国有着万里海疆。深化海洋史研究、开创中国海洋史研究新局面,是推动边疆史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海洋是人类活动、生态变迁、技术演进、文化交流和政治博弈的交汇点,单一学科方法难以全面揭示海疆变迁和海洋文明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海洋史必然是多学科融合的研究领域。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学者依托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学科力量,组建科研团队深化中国海洋史研究,关注中国海洋区域与陆地区域、中国海洋区域与海外国家(地区)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的互动,逐步打通历史学与其他海洋分支学科的连接。中国海洋史研究在海域史、海事史、海洋移民史、海洋经济史、海洋文化史、海洋历史人文地理、海洋考古等方面推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当前,面对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的重要使命,中国海洋史研究亟待大力加强多学科融合,实现范式转变,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具体来看:第一,海洋史和环境史结合,可以形成海洋环境史。该领域能够整合气候学、地质学与人类活动记录,重建古代海岸线,研究海洋生态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双向影响,揭示季风、洋流、珊瑚礁如何深刻影响人类航海活动,渔业、航运、填海等人类活动如何反塑海洋生态等。第二,海洋史与科技史结合,可以形成海洋技术史。该领域能够根据造船文献或航海日志,结合物理学的流体力学、材料科学和船舶工程学等理论,模拟航海技术并验证其适航性。还可以讨论中国水密隔舱技术、欧洲多桅三角帆等技术选择所反映出的中西方历史上不同的海洋战略。第三,海洋史和计量史结合,可以形成海洋社会经济史。该领域能够运用统计分析、经济模型、数据库构建等量化方法,研究贸易、渔业、航运等海洋经济活动的长期演变。比如,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社会网络分析和文本挖掘技术,实现中外海洋文明时空演变、贸易路线或港口城市变迁等的可视化。同时,通过分析沉船船体木材(比如树木年轮测年)、货物成分检测(比如瓷器釉料溯源)等方式,还能够追溯沉船货物的来源与贸易网络等。第四,海洋史和生物科学结合,可以形成海洋生命史。该领域能够借用分子人类学的DNA技术分析壳丘头遗址群的人骨、动物骨头、贝壳堆积,为南岛语族的起源、扩散及与其他族群的互动提供关键证据。此外,还可以凭借同位素检测和生态学分析追溯海洋生态变迁与人类适应、古代海洋生物的迁徙与人类饮食结构变化等问题。第五,海洋史与水下考古结合,可以催生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法与新领域。水下考古利用机器人探测、声呐技术研究沉船与海底遗址,能够实现水声通信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水下机器人等技术的融合。另外,中国南海、东海以及其他水域已经发现了历史上的大量沉船,据统计,这些沉船船货数量大,出水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刻不容缓,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大有用武之地。
海洋史研究的多学科融合前景广阔,但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差异大,需探索建立有组织科研的体制机制,推动历史学与海洋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学、计算机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领域专家进行团队建设、合作攻关,凝练大课题、构建大平台、探索大问题、创立大理论。另外,海洋史研究的资料分散,航海日志、海关档案、民间文献、口述资料、海洋物质遗存等属于不同性质的史料,差异性很大,标准化处理较为困难,因此要打破“信息孤岛”,建立跨学科、跨区域、跨语种的研究联盟,搭建开放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方法融合—理论创新”的学术创新。
综上,海洋史研究的多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催生新范式、新理念的“乘法”。中国海洋史研究工作者要以开放包容的学术精神,共同开创中国海疆治理和海洋史研究新局面,为积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模式、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为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8日13版)
(责编:李昉、孙竞)文章来源:http://edu.people.com.cn/n1/2025/0418/c1006-40462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