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法律相关问答
- 2025-04-24 交通法和法律有什么区别
交通法和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交通法是指国家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通行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权利而制定的法律。而法律则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 2025-04-24 底线中涉及到哪些法律案件
底线中涉及到的法律案件包括但不限于: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涉及人身伤害、残疾、死亡等人身权益受损的案件。 合同纠纷案件:涉及合同签订、履行、解除、违约等方面的纠纷。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
- 2025-04-24 使用法律适用法律规定是什么
使用法律适用法律规定是什么? 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法律适用的法律规定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适用规定: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和基本权利。宪法适用于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
- 2025-04-24 法律的最终目的是把人抓进去吗
法律的最终目的是保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它旨在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规范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权力滥用和侵犯人权的行为发生。法律的目的是通过惩罚违法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不是将人们抓进去。...
- 2025-04-24 如果法律失去公正会怎么样
如果法律失去公正,社会将陷入混乱和无序的状态。首先,这将导致人们无法信任法律制度,因为他们不再相信法律会公平地对待每个人。这将破坏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可能导致暴力和冲突的加剧。其次,失去公正的法律将无法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 2025-04-24 国家为什么出台不利于女性的法律
国家出台不利于女性的法律可能出于多种原因,这些法律旨在保护男性的权益或确保社会结构的稳定。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国家出台不利于女性的法律的原因: 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在许多文化中,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期望仍然根深蒂固。这些观念...
- 推荐搜索问题
- 法律最新问答
-
沁水百合 回答于04-24
笑看浮生变 回答于04-24
情怀酿作酒 回答于04-24
无就将法 回答于04-24
忠你钟你 回答于04-24
墨玉轩 回答于04-24
你是我的初梦 回答于04-24
独自空欢 回答于04-24
无以名之 回答于04-24
春风几度 回答于04-24
- 北京法律
- 天津法律
- 上海法律
- 重庆法律
- 深圳法律
- 河北法律
- 石家庄法律
- 山西法律
- 太原法律
- 辽宁法律
- 沈阳法律
- 吉林法律
- 长春法律
- 黑龙江法律
- 哈尔滨法律
- 江苏法律
- 南京法律
- 浙江法律
- 杭州法律
- 安徽法律
- 合肥法律
- 福建法律
- 福州法律
- 江西法律
- 南昌法律
- 山东法律
- 济南法律
- 河南法律
- 郑州法律
- 湖北法律
- 武汉法律
- 湖南法律
- 长沙法律
- 广东法律
- 广州法律
- 海南法律
- 海口法律
- 四川法律
- 成都法律
- 贵州法律
- 贵阳法律
- 云南法律
- 昆明法律
- 陕西法律
- 西安法律
- 甘肃法律
- 兰州法律
- 青海法律
- 西宁法律
- 内蒙古法律
- 呼和浩特法律
- 广西法律
- 南宁法律
- 西藏法律
- 拉萨法律
- 宁夏法律
- 银川法律
- 新疆法律
- 乌鲁木齐法律
近年来,利用新兴网络技术手段侵害老年人权益的犯罪行为不时发生,受到社会关注。随着时代发展,司法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记者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四庭庭长罗国良。
问:以“老人机”话费被盗案为例,随着社会发展,在惩治相关犯罪方面面临哪些挑战?
答:相比传统的接触式、现场式盗窃犯罪,“老人机”话费被盗案中,被告人通过远程操控手机,全程和被害人无接触,行为手段更加隐秘,使被害人更加难以察觉和防范,同时也给司法查处和认定带来挑战。
实践中,对于利用新兴网络技术手段侵害老年人权益的犯罪行为,如何准确认定罪名并予以精准量刑,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解决。对此,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提升司法能力水平,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审判经验,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对相关问题答疑指导等方式,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为守护“夕阳红”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问:涉老年人犯罪案件常见的有哪些情形?这些案件有哪些特点?
答:近年来,以老年人为主要侵害目标的犯罪种类较多。这类犯罪通常利用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信息滞后、孤独感较强或对新技术不熟悉等特点实施,主要集中在诈骗、盗窃等侵犯财产犯罪类型。其中,诈骗犯罪主要表现为:以养老地产、保健品投资等虚假项目诱骗投资;冒充亲友熟人需紧急用款要求汇款救急,等等。盗窃犯罪主要表现为:趁老年人外出或独居时入户行窃;利用技术手段秘密扣取资费,等等。
问:人民法院在打击涉老年人相关犯罪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严惩针对老年人实施的各类犯罪,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推动增进老年人福祉。
针对侵害老年人犯罪,坚持体现从严的精神。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老年人财物的,可以酌情从严惩处;诈骗数额接近诈骗“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标准,并具有诈骗老年人财物等情形的,应当认定为诈骗罪中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适用对应的量刑幅度处罚。
在审理侵害老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依法彻查、穷尽手段甄别、全力追缴涉案赃款,加大财产刑适用力度,督促被告人积极退赃退赔,最大限度为被害老年人挽回经济损失。
此外,从侵害老年人犯罪的个案中研判类案风险,通过制发司法建议、移交违法线索等方式,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开展相关行业领域综合治理。
问:针对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人民法院还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答:人民法院将进一步落实针对老年人的各类犯罪依法从严惩处要求,深入分析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完善治理措施,努力从源头预防犯罪。适时发布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法治宣传和服务,揭露常见犯罪套路和作案手法,有力震慑犯罪,提升老年人识骗反诈、防范盗窃能力。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27日19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文章来源: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5/0327/c1008-4044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