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福州相关问答
- 2025-04-18 台湾社区营造师跨越海峡投身福建社区
中新社福州4月18日电题:台湾社区营造师跨越海峡投身福建社区作者郑江洛“台湾的社区营造工作起步早,我希望能把在台湾积累的经验带到大陆,以提升居民的服务体验。”台湾社区营造师李恩祈近日接受采访时介绍道。李恩祈是一名“85后...
- 2025-04-17 长江中下游将迎新一轮降雨 长江委部署防范工作
中新网武汉4月17日电(张芹肖紫薇)记者17日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获悉,4月18日至22日,长江中下游、乌江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降雨过程,长江委召开防汛会商,分析研判流域汛旱形势,安排部署近期降...
- 2025-04-18 长江海事局开辟“新三样”出海绿色通道
中新网武汉4月18日电(王沁沁李博文武一力)记者18日从长江海事局获悉,伴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和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新三样”相关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货物运输需求日益增长。对此,长江海事局开辟“新三样”出海绿色通道...
- 2025-04-18 工信部:购新补贴扩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电子产品消费提振
中新网4月18日电国新办18日举行一季度有关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指出,2025年一季度,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同期...
- 2025-04-18 一季度中国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4%
中新社广州4月18日电(王华蓝旺)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8日消息,今年一季度,中国南方五省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全社会用电量达38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体现该区域经济运行开局平稳,高质量发展态势巩固。从产业...
- 2025-04-18 作家梁晓声:平凡而普通的努力才是生活真谛
中新社沈阳4月18日电(韩宏李晛)“平凡而普通的努力才是生活的真谛。”在18日举行的著名作家走进辽宁大学“文学与青春”分享活动中,被问及其作品《人世间》中“小事做好了就是大事”的价值观如今是否依然适用时,中国著名作家梁晓...
- 推荐搜索问题
- 福州最新问答
-
迷你小可爱 回答于04-18
海将河推走 回答于04-18
彼得熊猫 回答于04-18
颇是上心 回答于04-18
淡述昔日情 回答于04-18
迷茫的爱 回答于04-18
以往的回忆完美到让我流泪 回答于04-18
曖昧關係 回答于04-18
半只香烟 回答于04-18
傲娇到底 回答于04-18
- 北京最新热搜
- 天津最新热搜
- 上海最新热搜
- 重庆最新热搜
- 深圳最新热搜
- 河北最新热搜
- 石家庄最新热搜
- 山西最新热搜
- 太原最新热搜
- 辽宁最新热搜
- 沈阳最新热搜
- 吉林最新热搜
- 长春最新热搜
- 黑龙江最新热搜
- 哈尔滨最新热搜
- 江苏最新热搜
- 南京最新热搜
- 浙江最新热搜
- 杭州最新热搜
- 安徽最新热搜
- 合肥最新热搜
- 福建最新热搜
- 福州最新热搜
- 江西最新热搜
- 南昌最新热搜
- 山东最新热搜
- 济南最新热搜
- 河南最新热搜
- 郑州最新热搜
- 湖北最新热搜
- 武汉最新热搜
- 湖南最新热搜
- 长沙最新热搜
- 广东最新热搜
- 广州最新热搜
- 海南最新热搜
- 海口最新热搜
- 四川最新热搜
- 成都最新热搜
- 贵州最新热搜
- 贵阳最新热搜
- 云南最新热搜
- 昆明最新热搜
- 陕西最新热搜
- 西安最新热搜
- 甘肃最新热搜
- 兰州最新热搜
- 青海最新热搜
- 西宁最新热搜
- 内蒙古最新热搜
- 呼和浩特最新热搜
- 广西最新热搜
- 南宁最新热搜
- 西藏最新热搜
- 拉萨最新热搜
- 宁夏最新热搜
- 银川最新热搜
- 新疆最新热搜
- 乌鲁木齐最新热搜
中新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吕少威)为期五天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31日落下帷幕。论坛年会不仅是“硬核”科技的秀场,也是前沿领域智慧的高地。
制作咖啡、泡茶聊天、写字作画、热情服务……今年上百台机器人化身“智愿者”,活跃在会场的各个角落,让许多人眼前一亮,科幻影片中的场景正照进现实。
机器人产业融合了人工智能(AI)、高端制造及新材料等尖端技术。其研发、制造与应用,不仅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业实力的体现,更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拓展和全球竞争力提升成为显著特征。业内人士普遍预计,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技术官王鹤在论坛年会期间进一步呼吁“携手打造2025年人形机器人的生产力元年”,让人形机器人真正成为人类帮手。
本届论坛年会上,除了“出尽风头”的机器人,具身智能、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流量密码”也随处可见。聚焦科技热点议题的60场平行论坛在5天的时间里精彩进行。通过重要科技成果的展示展览、科技创新人才的前瞻性演讲、重大科技项目的签约合作,未来科技图景愈发清晰。
论坛年会期间,《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报告》发布,提出2025年未来产业十大赛道,通用人工智能、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榜上有名”。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蒲松涛坦言,每个赛道发展都需要一定时间。当前,很多赛道仍处在产业化发展初期,可能需要5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推进发展,但未来已来。
AI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冷”机器有了“热”思考,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被视为解锁未来无限可能的关键技术。本届论坛年会上,AI“含量”进一步提升。TAG环球集团研究中心主任、亚太区知识产权总经理韩达表示,医疗、汽车、金融、电商等行业纷纷引入AI技术,“AI+”将进一步赋能产业发展。
“我们正进入一个混合角色的时代。”韩达认为,AI时代对人的技能需求将产生变化,既需要熟练运用AI工具,也要有作为人类的专业判断。AI将替代录入数据等重复性比较强的工作,但也将催生出AI训练师、AI审计员、机器学习工程师等大量新岗位。
人工智能大模型是AI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大模型学习范式的演化,AI变得越来越“聪明”。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在论坛年会期间的一场演讲中指出,过去两年大模型能力不断提升,在问答能力上已经远超人类。随着超大预训练模型价值的转移,学习范式正从“人教AI”到“AI教AI”转变。
作为中国以开放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交流平台,中关村论坛已成为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大舞台。本届论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从人形机器人到量子计算,从开源生态到绿色转型,这些探索既彰显了中国科技的硬实力,也为全球合作提供了新范式。正如诸多参会者所倡导的那样,唯有开放合作与坚持长期主义,方能照亮人类共同的光明未来。(完)
文章来源:https://www.chinanews.com/cj/2025/03-31/103922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