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福州相关问答
- 2025-04-18 台湾社区营造师跨越海峡投身福建社区
中新社福州4月18日电题:台湾社区营造师跨越海峡投身福建社区作者郑江洛“台湾的社区营造工作起步早,我希望能把在台湾积累的经验带到大陆,以提升居民的服务体验。”台湾社区营造师李恩祈近日接受采访时介绍道。李恩祈是一名“85后...
- 2025-04-17 长江中下游将迎新一轮降雨 长江委部署防范工作
中新网武汉4月17日电(张芹肖紫薇)记者17日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获悉,4月18日至22日,长江中下游、乌江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降雨过程,长江委召开防汛会商,分析研判流域汛旱形势,安排部署近期降...
- 2025-04-18 长江海事局开辟“新三样”出海绿色通道
中新网武汉4月18日电(王沁沁李博文武一力)记者18日从长江海事局获悉,伴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和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新三样”相关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货物运输需求日益增长。对此,长江海事局开辟“新三样”出海绿色通道...
- 2025-04-18 工信部:购新补贴扩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电子产品消费提振
中新网4月18日电国新办18日举行一季度有关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指出,2025年一季度,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同期...
- 2025-04-18 一季度中国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4%
中新社广州4月18日电(王华蓝旺)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8日消息,今年一季度,中国南方五省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全社会用电量达38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体现该区域经济运行开局平稳,高质量发展态势巩固。从产业...
- 2025-04-18 作家梁晓声:平凡而普通的努力才是生活真谛
中新社沈阳4月18日电(韩宏李晛)“平凡而普通的努力才是生活的真谛。”在18日举行的著名作家走进辽宁大学“文学与青春”分享活动中,被问及其作品《人世间》中“小事做好了就是大事”的价值观如今是否依然适用时,中国著名作家梁晓...
- 推荐搜索问题
- 福州最新问答
-
迷你小可爱 回答于04-18
海将河推走 回答于04-18
彼得熊猫 回答于04-18
颇是上心 回答于04-18
淡述昔日情 回答于04-18
迷茫的爱 回答于04-18
以往的回忆完美到让我流泪 回答于04-18
曖昧關係 回答于04-18
半只香烟 回答于04-18
傲娇到底 回答于04-18
- 北京最新热搜
- 天津最新热搜
- 上海最新热搜
- 重庆最新热搜
- 深圳最新热搜
- 河北最新热搜
- 石家庄最新热搜
- 山西最新热搜
- 太原最新热搜
- 辽宁最新热搜
- 沈阳最新热搜
- 吉林最新热搜
- 长春最新热搜
- 黑龙江最新热搜
- 哈尔滨最新热搜
- 江苏最新热搜
- 南京最新热搜
- 浙江最新热搜
- 杭州最新热搜
- 安徽最新热搜
- 合肥最新热搜
- 福建最新热搜
- 福州最新热搜
- 江西最新热搜
- 南昌最新热搜
- 山东最新热搜
- 济南最新热搜
- 河南最新热搜
- 郑州最新热搜
- 湖北最新热搜
- 武汉最新热搜
- 湖南最新热搜
- 长沙最新热搜
- 广东最新热搜
- 广州最新热搜
- 海南最新热搜
- 海口最新热搜
- 四川最新热搜
- 成都最新热搜
- 贵州最新热搜
- 贵阳最新热搜
- 云南最新热搜
- 昆明最新热搜
- 陕西最新热搜
- 西安最新热搜
- 甘肃最新热搜
- 兰州最新热搜
- 青海最新热搜
- 西宁最新热搜
- 内蒙古最新热搜
- 呼和浩特最新热搜
- 广西最新热搜
- 南宁最新热搜
- 西藏最新热搜
- 拉萨最新热搜
- 宁夏最新热搜
- 银川最新热搜
- 新疆最新热搜
- 乌鲁木齐最新热搜
央广网天津4月2日消息九河下梢,阵阵清风吹拂柳岸,津郊沃野间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写意长卷:产业链条的延伸处,特色种养与品牌打造碰撞出致富火花;无人机掠过的田野间,科技为农耕插上智慧翅膀;青砖灰瓦的民宿中,文旅将乡愁酿成可触摸的体验……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渤海湾畔执笔绘振兴,天津走出一条“产业强、科技兴、人文韵”的乡村振兴之路。
执好产业发展之笔绘就百姓致富“幸福图”
“正宗欢坨西红柿,口口‘老味儿’!”每逢春季,行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您总能听到这样的吆喝声。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欢坨西红柿一直以纯正的口味蜚声京津冀。一口咬下,在酸甜可口的汁水背后,则饱含着当地西红柿产业不断壮大的故事。
欢坨村地处金钟河与新开河交汇处,水源充沛、土地肥沃,特有的“胶泥”土质更是有利于西红柿的生长。时逢西红柿陆续收获的季节,村中大棚里一片繁忙,红彤彤的“铁皮西红柿”挂满枝头,生机洋溢。“为了扩大市场竞争优势,我们积极引进特色高端品种,打破以往品种单一、附加值偏低的瓶颈。引进的‘铁皮西红柿’等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40%左右。”据欢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副理事长吴家清介绍,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市农科院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开辟出5亩实验大棚,试种“戴安娜”“炎玉”等十余个新品西红柿。在田间地头,农技专家们与农民们不断交流,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做准备。“今年通过科学改良种植技术和合理灌溉,我家的整体产量预计比去年增产15%,亩产可达1万斤。”种植户崔家义说道。
大棚之外,繁忙不减。随着西红柿盛产期临近,2025年的“欢坨有好柿——欢坨西红柿节”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办中。“在‘西红柿节’期间,不仅会有特色市集、文艺展演等活动,我们的1430亩生产种植基地也将向市民们开放,欢迎大家进行采摘。”吴家清告诉记者,2024年举办的第五届“欢坨西红柿节”期间,活动启动当日便吸引游客1000余人次,销售欢坨西红柿10万余斤,销售额约60万元。在打造欢坨西红柿品牌IP同时,也实实在在提升了村民们的收入。
不断拉升的品牌效应,也为区域经济带来新活力。东丽区首个农光互补智慧产业示范区项目已落地欢坨村,该项目因地制宜采用“光伏+”的发展新理念,将农业大棚、智慧渔业与光伏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项目的建成将有力推动天津市绿色生态发展,为能源高质量发展转型助力,使当地能源产业结构稳步向好。
近年来,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东丽区坚持“一村一策”深挖本地特色农业产业价值,推动相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年产值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攀升。特色农产品让村民富了起来,都市型农业也让致富路宽阔起来,在大棚中,游客们与农户们笑声不断,他们的笑脸正如枝条上饱满的西红柿一般,灿烂且幸福。
执好科技兴农之笔勾勒田畴沃野“丰景图”
清晨的薄雾中,天津市宁河区东淮沽村的田野里泛起绿色麦浪。种植大户宁延泊手持遥控器,注视着载满肥料的无人机腾空而起。螺旋桨卷起的风掠过麦穗,肥料从机身上均匀落下,精准播撒。一亩地仅需几十秒,千亩良田的施肥作业一日可毕,春日沃野,智慧农业在此写下新的注脚。
这是宁延泊使用无人机农作的第九个年头,作为宁河区“第一个吃螃蟹”的农户,宁延泊与无人机结缘于2016年。当年,许多村民对无人机技术还充满疑虑时,他便购入了村里首台农业无人机。“那年开春,我咬牙买了台无人机。说实话我自己心里也没底,但就觉得这东西肯定有用。”宁延泊回忆道,第一次试飞时,村里人都跑来看热闹。“试飞后,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以前人工打药一天最多30亩,无人机半天就干了300亩。”
秋收时,宁延泊的2000亩麦田增产显著,这也让村里人看到了无人机的潜力。敢闯敢拼的性格,让宁延泊成为天津市辅农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吃到了智慧农业的甜头,宁延泊也成为无人机“发烧友”。如今辅农农机合作社机库内,大疆无人机已更新至第八代,作业效率从日均300亩跃升至1000余亩。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也承担起了搬运农作物的工作。2023年春,曾经需要18个壮劳力整日搬运的红薯苗,首次被无人机吊运飞越沟渠。“人工运苗折损率超过15%,而无人机能做到几乎零损耗。每亩红薯的栽植成本从两百元降至四十元,效率提升五倍。”宁延泊说,目前,他的“空中战队”已服务周边五个乡镇,2024年春耕期间作业面积达3.2万亩,社会化服务收入突破80万元。
往年农忙脚不沾地,现在有了无人机作业,农户们从田地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闲余时光。“秋收后我计划带着家人旅游,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宁延泊笑着说,“还有不少农民能够外出务工,收入提高了许多。”
无人机振翅激起的浪潮,正激荡着“新农人”的内心,从年售几十台到突破百台,天津市坤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金亮见证了无人机销量的跨越。
现在,田间地头成了董金亮的“第二办公室”,除了为农户提供全天候技术服务,他更着力培育“新农人”队伍,累计培训了200余名飞防手。“现在日接单最多时有5万亩,无人机受到了附近广大农民的欢迎,植保飞手也成为了热门的职业选择。”董金亮说道。
宁河区有近70万亩耕地、20万亩林地,从播种、施肥到打药,无人机的身影在宁河区农业生产中随处可见。近年来,宁河区将农林植保与低空经济有机融合,成立了“天津宁河农业创新与低空产业发展联盟”,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从资金、技术再到空域管理的优化,政府为助农无人机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我坚信无人机将在智慧农业领域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谈及未来发展,董金亮充满信心。
执好文旅融合之笔点染和美乡村“振兴图”
晨光熹微,微风轻拂,于桥水库的水面泛起粼粼波光。不远处的渔樵美村,几栋错落有致的民宿在绿树环绕下显得格外静谧。近年来,蓟州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资源,将文旅与民宿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
“当初选择在这儿开民宿,就是看中了于桥水库周边绝美的自然风光。城里人都向往乡村的宁静,咱们这儿有山有水,简直就是天然的旅游胜地。”渔樵美村的民宿主任建文笑着说道,眼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任建文原来在村里经营一家馒头房,如今,她“摇身一变”成为了民宿主,还常常通过直播宣传蓟州的特色景色与产品。“以前村子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冷冷清清的。现在民宿开起来,游客多了,村子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任建文告诉记者,民宿的发展不仅让村庄人气渐旺,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一些当地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通过专业培训,在民宿里担任管家、厨师等职务,有了稳定收入。
在蓟州区,像渔樵美村这样依山傍湖而兴的民宿不在少数,它们依托优美风光,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民宿旅游品牌,吸引着八方来客。前不久,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揭晓了2024年全国甲级、乙级旅游民宿评定结果。天津市共有2家民宿荣获甲级旅游民宿称号,还有3家民宿达到乙级标准,而其中有4家民宿位于蓟州区。
“近年来,蓟州区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积极培育郭家沟、西井峪等乡村旅游品牌,并积极推行民宿等级评定工作,现已成功创建国家等级民宿10户。”蓟州区文旅局党委委员、二级调研员李淑伶表示,“同时,我们选取了官庄镇玉石庄村、下营镇大平安村等作为首批试点,启动了文化艺术村建设工作,还每年精心举办桃花诗会等40余项农文旅活动,不断提高蓟州乡村旅游热度。”
据了解,目前,蓟州区已拥有各类民宿420家,形成了多个特色民宿聚集区。“未来,我们将继续走好‘文化赋能旅游,艺术体育点亮乡村’发展路径,一方面,加快文化艺术村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民宿品味、品质和文化内涵,满足游客食、住、娱、购等多元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继续实施‘百家金牌民宿’引领计划,把‘蓟州金牌民宿’做成京津冀乃至全国的乡村休闲度假标杆产品,辐射带动全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以“宿”为钥,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蓟州大地徐徐铺展开来。村民们热情接待着八方来客,一批批游客沉醉于这片山水之间,湛蓝的天空、澄澈的湖水、葱郁的山林,共同构成了他们心中追寻的“诗和远方”。
总策划:王晔彪
统筹:张强
记者:周思杨韩雨晨褚夫晴
实习记者:王婧瑜
天津市委网信办央广网天津频道联合出品
文章来源:https://www.chinanews.com/cj/2025/04-02/103934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