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鸥,共赴这场春天的约定

共1个回答 2025-04-19 纪夏浮梦  
回答数 1 浏览数 263
问答网首页 > 最新热搜 > 昆明 > 人与鸥,共赴这场春天的约定
穷冬穷冬
云南昆明海洪湿地公园的红嘴鸥新华社发

在云南昆明海埂大坝,人们与红嘴鸥互动。新华社发

【美丽中国大写意】

编者按

白鹤腾飞、天鹅争鸣、野鸭戏水……眼下,随着气温回升,成千上万的北归候鸟陆续踏上北迁繁殖之路,与春天共同绘就一幅灵气满满、生机勃勃的动人画卷。

鸟类是环境的“生态试纸”。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建设工程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鸟类振翅长空、翱翔万里。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我们邀您共赴一场春日“鸥”遇,感受候鸟翩跹舞姿里的美丽中国生态之变。

黄河内蒙古乌海段岸畔,当冰面消融破裂,甘德尔山上的植被冒出新芽,红嘴鸥便乘风而起,跨越千山万水,赶赴一场春天的约定。

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来自西伯利亚的远方来客红嘴鸥大批飞抵云南昆明度过暖冬。次年春天,这些“老朋友”再从昆明一路向北,跨越山河抵达内蒙古乌海。从南到北,红嘴鸥划出的迁徙弧线,不仅为两地增添了灵动与生机,更展现出人与鸟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情牵两地,开启跨越万里迁徙路

红嘴鸥,俗称水鸽子,体形和毛色与鸽子相似,体长37~43厘米,翼长94~105厘米,寿命可达32年。其嘴和脚呈鲜艳的红色,身姿轻盈优雅,无论是在天空中翱翔,还是在水面上嬉戏,都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1985年,从西伯利亚南迁的红嘴鸥,在我国华南一带遇到了冷空气,于是转而涌入昆明滇池一带,这也是红嘴鸥首次规模到访昆明。

昆明气候温暖,食物充足且人类活动相对友好,周边湿地和湖岸地带为到访的红嘴鸥提供了理想栖息地。昆明鸟类协会秘书长、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赵雪冰博士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统计时,红嘴鸥仅有数千只。经过长期的保护以及滇池周边湿地生态修复持续推进,昆明红嘴鸥数量不断增长,近年来稳定在4万只左右。

研究表明,每年春秋两季,候鸟都会沿着固定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

“红嘴鸥来源地范围很广,从我国新疆到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都是昆明越冬红嘴鸥的来源地。”赵雪冰介绍,科研团队通过卫星追踪发现,目前,在昆越冬的红嘴鸥有4条迁徙路线,分别通往我国新疆、蒙古国西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地区及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我们还发现,红嘴鸥迁徙中会有几次比较集中的中途停歇,且停歇时间较长。如在河套平原一带,红嘴鸥会停留4至5个月。”

乌海,恰好位于红嘴鸥迁徙路线上的关键节点。乌海市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刘环孝说:“乌海具有独特的山、水、林、湖、沙资源,特别是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蓄水形成了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为红嘴鸥等候鸟提供了理想环境。”

红嘴鸥成为滇池、乌海湖结缘的“牵线者”,它们数量之多、姿态之美,令人赞叹。

“红嘴鸥从昆明飞到乌海,要在这里寻找配偶。我们现在看到的红嘴鸥,头基本是黑色,这就证明它们已经穿上了‘婚纱’,正在寻找‘爱人’。”昆明鸟类协会副秘书长王智斌说。

每年冬春之际,红嘴鸥都会如期而至。冬天,红嘴鸥在昆明肆意沐浴暖阳;春天,随着气温回升,红嘴鸥开始它们的北迁之旅。

这时,成年红嘴鸥将换上“夏装”,它们的头顶、前额、喉、前颈变成黑色,腿和脚趾的颜色也变深。戴上黑色“头盔”的红嘴鸥将从越冬地出发,穿越千山万水,来到宁夏和内蒙古补充能量,再飞往蒙古国、俄罗斯等栖息地繁殖。

科技加持,撑起久久为功保护伞

“您好,我们碰到一只受伤的红嘴鸥……”“我在路边看到一只刚出生的红嘴鸥幼鸟……”乌海市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宗丽琴说:“随着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我们经常能接到需要救助红嘴鸥的电话。”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尤其是候鸟,对栖息地的要求更高。

近年来,昆明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措施为辅,宜湿则湿、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实施滇池湖滨“四退三还一护”(退田、退塘、退房、退人,还湖、还林、还湿地、护水)生态建设工作,开展滇池沿岸大湿地保护,形成了一条湖滨绿色屏障。

滇池湿地生态不断恢复,湖滨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红嘴鸥有了更丰富的食物来源。斗南湿地公园、海洪湿地公园、宝丰湿地公园……游客有了更多的观鸥点可以选择。

随着前来观鸥的游客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保护红嘴鸥,昆明科学合理设立红嘴鸥补充饲料投喂点,出台《昆明市文明观赏红嘴鸥规定》,让不文明观鸥行为受处罚有法可依。还通过文艺展演、宣传教育等方式,推动文明观鸥成为自觉行动。

乌海通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让曾经的荒漠化区域变为候鸟的“天堂”。王智斌告诉记者:“黄河流经乌海,形成了很多湿地。红嘴鸥在昆明越冬之后,就飞到了这里,可以说乌海就是红嘴鸥中途休息的‘加油站’‘中转站’。每次,在乌海见到从昆明飞过来的这些红嘴鸥,就像见到了‘老朋友’。”

双向奔赴,奏响人鸥和谐新乐章

2018年春天,近千只从昆明北归的红嘴鸥首次大规模出现在乌海湖面上,让人们兴奋不已。

红嘴鸥的到来,为乌海增添了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春日的乌海湖一号码头,成群的红嘴鸥在湖面上嬉戏,在距此10公里的水面上,天鹅、白鹭、赤麻鸭等候鸟,也成群结队穿梭于湖边芦苇。市民纷纷与这些精灵们亲密互动:有的拿着相机,捕捉红嘴鸥矫健的身姿;有的静静观赏候鸟们翱翔蓝天、划过水面捕捉鱼虾;孩子们在湖边兴奋地奔跑、欢呼——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前来观鸟的乌海市民杨敬松说:“早就听说在云南看鸟特别壮观,一直想去看看,没想到在家门口就看到了。”

为了迎接“老朋友”,2024年昆明观鸥季,昆明精选26个观鸥点、推出3条观鸥线路,邀请八方游客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春城的冬日总是不着痕迹,每当红嘴鸥成群结队地来到滇池时,人们才意识到冬天来了!”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明瑶说,“日落时分,游客可以在海晏村、小渔村,与红嘴鸥一同沉醉在金色的余晖中;而在喧闹的城区,翠湖公园、篆塘公园、大观楼也是热门的观鸟打卡地。”

黑龙江游客刘天一来昆明游玩,第一站就奔赴滇池,只为一睹红嘴鸥的翩然风采:“这么多红嘴鸥在滇池边翩翩起舞,伴着远处的日落,太美了!”

人鸥的“双向奔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高平徐鑫雨王潇马昕瑜)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文章来源:http://yn.people.com.cn/n2/2025/0419/c378439-41201635.html
人与鸥,共赴这场春天的约定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昆明相关问答

  • 2025-04-18 云南大理洱海站站房开工建设

    中新网大理4月18日电(记者缪超)18日,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云南大理洱海站站房首根桩基正式开钻,标志着这座集普速与高速铁路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大理洱海站设计规模为6站台12线,采用普速场与高...

  • 2025-04-18 昆明植物园结合科学与艺术之美展出近400种兰花

    中新网昆明4月18日电(记者韩帅南)18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下称“昆明植物园”)第二届兰花展在该园开展。此次兰花展以“兰野仙踪”与“童话秘境”为主题,将兰科植物的科学和艺术之美相结合,展出近400种(...

  • 2025-04-18 东盟连续20年稳居云南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新网昆明4月18日电(陈静)昆明海关17日消息,2024年云南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达1093.2亿元(人民币,下同),东盟连续20年成为云南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分别是世界第二和第五大经济体,随着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 2025-04-19 云南省知识产权创造实现量质齐升

    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云南省于4月18日至26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主题为“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4月18日,2025年云南省知识产权宣传周在昆明启动并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政府新闻办邀请省政府知...

  • 2025-04-19 云南“三农通”,数智助力“三农”向新

    覆盖云南省1000万余用户,累计为450余万吨农产品打开销路,帮助21万余人找到外出务工的机会……这一系列成果,均得益于云南“三农通”涉农信息服务平台20年来提供的数智化助力。4月18日,云南“三农通”数智5G信息服务平...

  • 2025-04-19 一季度云南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达239.6亿元

    记者从昆明海关了解到,今年一季度,云南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达239.6亿元,东盟继续稳居云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云南自东盟进口农产品32.2亿元,同比增长26.5%,进口水果主要品种为甘蔗、榴莲、龙眼...

问答网AI智能助手
Hi,我是您的智能问答助手!您可以在输入框内输入问题,让我帮您及时解答相关疑问。
您可以这样问我:
云南省第一届全民健身大赛在曲靖开幕
“坐着火车游云南”环线旅游列车开行
云南省再添6项工业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