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场景再现、技艺传承……黄河文化“潮”起来了!

共1个回答 2025-04-22 无悔青春  
回答数 1 浏览数 840
问答网首页 > 最新热搜 > 济南 > 科技赋能、场景再现、技艺传承……黄河文化“潮”起来了!
 我是我自我的女皇 我是我自我的女皇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促进并引领中华文明的多元化发展,为中华文明注入了丰富的黄河元素。

泰安的大汶口遗址、德州的黑陶文化、济宁的孔子诞生地尼山、滨州惠民的胡集书会、黄河尾闾的孙子文化园……在齐鲁大地上,黄河文化兼容并蓄,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遗产。

如何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近日,在“行走黄河”主题采访中,记者感受到齐鲁大地通过文化“两创”,让黄河文化“潮”起来,焕发出新的蓬勃生命力。

科技赋能,远古遗产“活”起来

在大汶口遗址博物馆里,一只红陶兽形壶吸引了众人目光。只见其拱鼻张口,鼓腹四足,短尾上翘,造型生动美观,又不失艺术情趣。

“红陶兽形壶是大汶口先民们创作的酒器,早在数千年前,大汶口先民就有了高超的制陶技艺,文明的曙光开始照亮山水之间的海岱大地。”大汶口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助理付秀丽介绍,大汶口文化承载着距今6500年至4000年之间的时代跨度,正是这段漫长的历史,将黄河下游史前文化历史前推了1600多年。

如何更好了解大汶口先民们创造的灿烂文化?科技与历史的交融让人耳目一新。

在大汶口遗址博物馆的文物智能交互展柜前,游客只需轻触屏幕,八角星纹彩陶豆便会“开口说话”,通过三维动画生动讲述其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戴上MR混合现实眼镜,观众可以“拿起”虚拟文物,360度观察其细节……

镌刻有远古文明基因的,还有德州黑陶。

在黄河北岸的德州梁子黑陶博物馆里,薄胎黑陶造型精美绝伦,陶胎薄如蛋壳,透雕玲珑剔透,微雕细腻精湛。

黑陶是原始社会后期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以“器壁极薄、漆黑光亮、器型规整、少饰纹缕”而著称,是原始社会后期陶器制作工艺顶峰时期的产物。黑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人类的制陶技术和审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千年岁月流转,黑陶烧制技艺曾遭失传。20世纪70年代,德州在全国率先让失传数千年的黑陶技艺重新焕发光彩,并与现代技艺结合,使其成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艺术珍品。

“德州盛产红泥,黄河又把黄土高原上的沙泥冲积下来,在运河沉淀形成了德州特有的运河红胶泥,红胶泥特别细腻,黏性又强,我们的蛋壳陶制作就是用的这种材料。”德州梁子黑陶博物馆馆长张茜介绍。

汲古而不必泥古,现代黑陶制作得到了创新性发展。与古代传统的软刻黑陶相比,现代黑陶采用创新硬刻技法。在高温烧制成形的黑陶表面,用刻刀以点、线、面、印文等形式进行雕刻,并融入书法、绘画等,使黑陶艺术的承载力更加丰富。

场景再现,文旅项目“游”起来

目光从远古拉回到当下。暮春时节,大河之畔的尼山脚下,一批批研学团走进尼山圣境。他们在这里学习儒家优秀文化思想,寻找儒家2500多年的文脉传承。

《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扬遐迩。2018年,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明礼生活方式”为核心文化主题的尼山圣境建成后,一个集文化体验、修学启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文化修贤度假胜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吸引着世界游客观光打卡。

依靠文化IP发展文旅项目,如何才能更吸引人?

“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里去汲取,通过创造性转化,把传统文化打造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人间烟火气的旅游产品。”曲阜尼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君毅认为,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焕发新生命力。

今年5月1日,尼山圣境二期项目——鲁源小镇将正式开园。记者在鲁源小镇项目现场看到,项目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依托孔子诞生地的深厚文化底蕴,打造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场景。届时,吟诗、习武、作画,以及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体验项目均有不同形式的呈现,让人仿佛穿越到孔子生活的年代。

在黄河尾闾的东营广饶,一座以“兵圣”孙武命名的文化园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这座以孙子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园,用10年时间书写了一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深度融合的“兵法”。

在这里,《孙子兵法》不仅是古典文献,更是活生生的文化动态。走进1300亩的园区,兵圣宫8米高的汉白玉孙武雕像巍然矗立,手持兵书、腰挎宝剑的造型瞬间让人走进烽火连天的春秋战国时代。

广饶县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栾丽曼介绍,孙子文化园深挖兵家文化的和平哲学,排演舞台剧《止戈为武》,以艺术形式演绎“止戈为武”的兵家思想;花朝节期间,甲胄巡游与古风市集相映成趣,汉服巡游、古风演艺更让游客感受兵家文化的厚重与灵动。

技艺传承,非遗好物“火”起来

在黄河文化的传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光彩夺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滨州惠民胡集书会发源于黄河岸边,是历经八百年而不衰的中国曲艺界“活化石”。

传统的胡集书会在每年正月举行,基本上是露天演出。如今,为了满足群众日常听书需求,当地不仅创新开展消夏书场、曲艺进校园等常态化活动,还新建了胡集书会展播中心,让书会在更广空间、更多时间惠及市民游客,推动黄河文化走进群众生活。

非遗保护不是简单的“博物馆式”封存,而是要让文化遗产深度融入当代生活,让更多普通人爱上非遗,传承非遗。胡集书会中《黑神话:悟空》配音与陕北说书结合,吸引一大批年轻观众,“古老”与“年轻”的对话,既让非遗成为青年彰显文化自信的载体,更让传统文化在代际传承中完成自我更新。

非遗是文化名片,也是发展引擎。从“听书赶集”到“非遗经济”,当地以胡集书会为核心打造曲艺文化IP,推出“曲艺+旅游”融合模式,带动魏集古村落、孙武不夜城等景区游客量增长。草编、布老虎等手工艺品走出乡村,激活传统工艺的经济价值,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在黄河滩区,迁建后的菏泽鄄城六合新村也掌握了这一发展密码。

羊毛手工编织技艺是当地拥有上百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也让传统手工羊毛毯技艺再现生机。

在六合新村的羊毛地毯加工车间里,女工们手掌上下翻腾,动作娴熟,时不时抬头看一眼满是数字编号的图纸,裁刀摩擦羊毛线的声音沙沙作响。

“我们的地毯产品非常受欢迎,产品销售到上海、深圳等地,还出口到迪拜、俄罗斯等世界各地。”当地羊毛编织技艺传承人杨效强介绍,前段时间,三个女工用一年时间织就的一张羊毛地毯,以28万元的价格卖到了法国巴黎。

厚积文化软实力,赋能发展硬支撑。曾经滩区群众“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艰苦生活一去不复返,今天的黄河滩已成为幸福滩。(修从涛)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
文章来源:http://sd.people.com.cn/n2/2025/0422/c166192-41204056.html
科技赋能、场景再现、技艺传承……黄河文化“潮”起来了!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济南相关问答

  • 2025-04-21 山东: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迫切需要关键一跃

    数字赋能,文化新生。3月31日下午至4月1日,全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大会在青岛召开。在实地调研中,VR沉浸式体验空间、数字文化大集、数字化电车等一系列重点项目,通过集中展示和体验,构建起一场虚实交织的数字文化幻境...

  • 2025-04-22 山东出台审计项目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办法

    为严格落实审计质量分级负责制,持续强化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提升审计成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日前,省审计厅印发《审计项目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办法(试行)》,明确了审计项目全流程各环节的职能定位、质量标准、职责措施和责任追究情...

  • 2025-04-21 2025年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认定启动

    记者今天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2025年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和认定已启动,重点面向全省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等领域,鼓励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牵头创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指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

  • 2025-04-21 一季度山东全社会用电量达2068.5亿千瓦时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记者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获悉,今年一季度,全省全社会用电量达20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37.8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1497.5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27...

  • 2025-04-21 山东加快重点行业能碳管理系统平台推广应用

    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管理的应用,山东将遴选一批能碳管理系统平台优秀供应商在全省范围内宣传推广,加快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升级,提升重点行业领域碳管理水平。数字化能碳管理系统平台,有...

  • 2025-04-21 两部门发文 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

    中新网4月21日电据“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21日消息,国家药监局、海关总署近日发布关于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告称,对于来自不存在疯牛病疫情禁令国家(地区),且符合我国海关检疫要求和药品质量检验要...

推荐搜索问题
最新热搜推荐栏目
济南最新问答

问答网AI智能助手
Hi,我是您的智能问答助手!您可以在输入框内输入问题,让我帮您及时解答相关疑问。
您可以这样问我:
山东科技装备重塑传统耕种模式 促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强降雨区域转移!这些地方有暴雨大暴雨 南方降水一轮接着一轮
山东:学史力行,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