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合肥相关问答
- 2025-04-23 安徽黟县傩舞代表性传承人:让古老艺术焕新生
中新网合肥4月23日电(蒋雯婷刘睿馨)古老的腔调、威严的面具、粗犷的舞姿……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山村傩舞基地内,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黟县傩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欧阳灶信手指着道具展示墙,对不同样式的傩面具逐一介绍...
- 2025-04-22 安徽今年将建立国际旅游线路精品库
中新网合肥4月22日电(记者张强)记者22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为实现入境旅游倍增目标,安徽将建立国际旅游线路精品库,丰富旅游业态,打造联程国际精品旅游线路,为外国游客提供更多文旅消费选...
- 2025-04-23 第五届自然资源好书荐读活动举办 46种好书上榜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4月23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第五届自然资源好书荐读活动在京举办,46种好书入选。本届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林学会共同举办,以“自然教育”为主题,吸引了全国89家出版社报送相...
- 2025-04-22 安徽今年力争国内旅游总花费破万亿元
中新网合肥4月22日电(记者张强)记者22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安徽将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推出一系列惠民惠企促消费举措,推出更多优秀...
- 北京最新热搜
- 天津最新热搜
- 上海最新热搜
- 重庆最新热搜
- 深圳最新热搜
- 河北最新热搜
- 石家庄最新热搜
- 山西最新热搜
- 太原最新热搜
- 辽宁最新热搜
- 沈阳最新热搜
- 吉林最新热搜
- 长春最新热搜
- 黑龙江最新热搜
- 哈尔滨最新热搜
- 江苏最新热搜
- 南京最新热搜
- 浙江最新热搜
- 杭州最新热搜
- 安徽最新热搜
- 合肥最新热搜
- 福建最新热搜
- 福州最新热搜
- 江西最新热搜
- 南昌最新热搜
- 山东最新热搜
- 济南最新热搜
- 河南最新热搜
- 郑州最新热搜
- 湖北最新热搜
- 武汉最新热搜
- 湖南最新热搜
- 长沙最新热搜
- 广东最新热搜
- 广州最新热搜
- 海南最新热搜
- 海口最新热搜
- 四川最新热搜
- 成都最新热搜
- 贵州最新热搜
- 贵阳最新热搜
- 云南最新热搜
- 昆明最新热搜
- 陕西最新热搜
- 西安最新热搜
- 甘肃最新热搜
- 兰州最新热搜
- 青海最新热搜
- 西宁最新热搜
- 内蒙古最新热搜
- 呼和浩特最新热搜
- 广西最新热搜
- 南宁最新热搜
- 西藏最新热搜
- 拉萨最新热搜
- 宁夏最新热搜
- 银川最新热搜
- 新疆最新热搜
- 乌鲁木齐最新热搜
中新网合肥4月23日电(蒋雯婷刘睿馨)古老的腔调、威严的面具、粗犷的舞姿……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山村傩舞基地内,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黟县傩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欧阳灶信手指着道具展示墙,对不同样式的傩面具逐一介绍,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着黟县傩舞的悠久历史。
黟县傩舞又叫“出地方”,以民俗舞蹈的形式流传至今。据史料记载,“出地方”原是黟县城隍庙会中一种扬善惩恶、祈保平安的民间民俗活动。作为黟县傩舞代表性传承人,欧阳灶信在城隍庙会民俗活动“出地方”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改编出具有当代舞蹈审美的傩舞节目《出地方》。2017年,黟县傩舞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黟县傩舞最为出彩的是“地方王”的表演,舞者手持斧头、钢叉,头戴“风、雨、雷、电、火”五神面具,在锣鼓伴奏下起舞,以驱鬼避邪,祈求新年事事平安、风调雨顺。但是由于历史悠久,黟县傩舞到二十世纪80年代只流传下来了几个基本、单一的舞蹈动作,没有规律性和明显的变化,“就是敲一下这里,敲一下那里。”欧阳灶信说。
10岁时,欧阳灶信参加了当地民间艺人组织的傩舞活动,从此便深深爱上了这门艺术。此后,他又向老师孙其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傩舞技能。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相继离世,不愿看着文化遗失的欧阳灶信牵头组建了碧山村傩舞队。
“刚开始没什么资料,全靠大家口口相传,我再慢慢整理编排。”他既是编导,也是主力演员,从服装设计到动作创作多由自己把关:“节目《出地方》的演员要光脚穿短裤,戴面具;节目《庆丰收》就画脸谱,动作更喜庆些。这些细节都是从老传统里抠出来的。”经过欧阳灶信的整理、编导,《出地方》成为一个有头有尾、有剧情有起伏的节目。
每逢村晚等重要节日,傩舞舞蹈队的身影便活跃在乡村的舞台上,为村民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的表演。不仅如此,欧阳灶信还带领队伍走出碧山,到各地参加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傩舞文化。
如今,黟县傩舞衍生出了三个版本的曲目,最原汁原味的《出地方》由13名演员参与,1名扮演“王”,12名扮演“喽啰兵”,重现古代祈雨场景。另外《有客自远方来》和《庆丰收》也广受好评,队员们褪去面具,画着红黑脸谱,动作融入更多喜庆元素,成为秋收时节的保留节目。这三个曲目也逐渐形成了碧山村有名的“三大戏”,在保留传统民俗特色的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其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现在有两个徒弟跟着学,都是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如今,欧阳灶信走进校园,给中小学生讲解傩舞历史、教授基本动作;也在民宿开展亲子活动,让游客参与互动,体验傩舞文化。他希望更多年轻的孩子能爱上傩舞,播下傩舞传承的新一代“种子”。(完)
文章来源:https://www.chinanews.com/sh/2025/04-23/104043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