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实现大跨越

共1个回答 2025-04-18 平平淡淡才能似水长流  
回答数 1 浏览数 553
问答网首页 > 最新热搜 > 昆明 >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实现大跨越
 徒惹得心困 徒惹得心困

中新网北京4月18日电(张文晖)近日,中新网记者跟随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活动走访了中交集团,了解我国在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的发展情况。

1954年青藏公路建成通车,这是我国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的第一条公路。1973年,我国成立了青藏公路科研组,对多年冻土进行系统研究。谈及冻土研究过程,中交集团技术总监、首席专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汪双杰直言,艰难程度难以言喻,“高原上‘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强烈的紫外线晒脱皮是小事,遇上雨雪冰雹,根本无处藏身。”他回忆称,“当初,为收集掌握高原冻土公路第一手资料,我们蹲守在公路观测点,每天观测记录各种数据,前后3代人,用时50多年,收集整理数据300多万组。两位技术骨干因高原疾病过早离开我们,他们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高原冻土事业!”

如此不易,为何还要坚持研究冻土?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简称中交一公院)专业总工程师、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陈建兵告诉记者,多年冻土地区的地层在低温下长期处于冻结状态,其物理力学性质与普通地基有很大差异,简单来说就是“热融冷胀”。如果不研究专门的修筑技术,公路容易因冻土的冻胀、融沉等现象导致路基变形、路面破坏。同时,多年冻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研究合适的修筑技术可以尽量减少对冻土环境的扰动,保护当地生态平衡。再者,通过研究修筑技术,采用“导冷-阻热-调温”“三步走”的方式,利用热棒路基、隔热板路基、通风管路基、片块石路基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公路在多年冻土地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降低后期维护成本。经过50余年,我国在冻土工程领域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们所有的技术是原创的,所有的理论也都是原创的。”据汪双杰介绍,目前,已建立了我国独有的大融沉防控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提出了公路冻土工程尺度效应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从病害机理到不同尺度等级公路之间灾害普遍规律的理论跨越;攻克了高速公路冻土路基冻融变形控制技术、桥梁桩基稳定技术、大断面公路隧道冻融灾变防控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一站两廊三场五基地”科学研究试验体系,实现了冻土区域道路工程全覆盖联网观测,取得近300万组第一手冻土监测数据。汪双杰告诉记者,这些成果不仅为我国公路冻土工程研究赢得国际声誉,更为世界冻土工程领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陈建兵介绍说,项目成果为青藏公路、共玉高速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改造提供关键支撑。成功打破国际工程界在多年冻土区修筑沥青路面公路的禁锢,建成首条穿越550公里多年冻土区的全天候通车二级公路,并使青藏公路延寿至70年,成为全球服役年限最长的多年冻土沥青公路;建成世界首条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共玉高速。共玉高速公路首次将多年冻土地区道路工程病害率控制在国际1/5以下,被国际冻土协会高度评价为“树立了国际冻土工程新的里程碑”。

如今,多年冻土区修筑技术已成为我国交通行业科技创新的旗帜。凭借这一核心技术品牌,中交一公院在青海、西藏、新疆、东北等高寒区的勘察设计与技术服务市场中占据了较大份额。成果在G219、G318等众多工程中广泛应用,仅青藏公路沥青路面就已降低运营成本44.7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


文章来源:https://www.chinanews.com/cj/2025/04-18/10401797.shtml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实现大跨越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明确标注文章来源,内容系转载于各媒体渠道,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我们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内容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信息偏差、版权纠纷以及因内容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如因使用、参考本站内容引发任何争议或损失,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昆明相关问答

  • 2025-04-20 昆明市主城区首批共享无人机试飞

    4月16日,昆明市主城区首批共享无人机在五华区红云街道月牙潭公园试飞。此次共享无人机项目由红云街道低空应用实践站联合云鑫众通用航空共同打造,将根据市民需求进行投放。市民用手机扫描机柜上的二维码,根据提示引导完成租赁流程后...

  • 2025-04-20 去云南过年旅游攻略

    去云南过年旅游攻略: 时间选择:云南的冬天并不寒冷,气候宜人,是旅游的好季节。春节期间,云南各大景点都会推出丰富的活动和优惠,如大理古城的灯会、丽江古城的纳西文化节等。同时,云南的春节氛围也很浓厚,可以体验到浓厚的节...

  • 2025-04-19 人与鸥,共赴这场春天的约定

    云南昆明海洪湿地公园的红嘴鸥新华社发在云南昆明海埂大坝,人们与红嘴鸥互动。新华社发【美丽中国大写意】编者按白鹤腾飞、天鹅争鸣、野鸭戏水……眼下,随着气温回升,成千上万的北归候鸟陆续踏上北迁繁殖之路,与春天共同绘就一幅灵气...

  • 2025-04-19 一季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健开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4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健开局。粮油生产开局较好。“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截至3...

  • 2025-04-19 “坐着火车游云南”环线旅游列车开行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昆明局”)获悉,为推进铁旅融合发展,便利游客出行,4月18日起,国铁昆明局将开行昆明—大理—保山—丽江—普洱—西双版纳—磨憨省内环线旅游列车,开启“坐着火车游云南”新体验。...

  • 2025-04-19 美不胜收!昆明植物园近400种兰花争奇斗艳

    showPlayer({id:"/pvservice/xml/2025/4/19/526ef925-0674-474d-81c9-fe92e6d927f4.xml",width:450,height:800});人民网昆...

问答网AI智能助手
Hi,我是您的智能问答助手!您可以在输入框内输入问题,让我帮您及时解答相关疑问。
您可以这样问我:
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从昆明出发
一季度云南居民收支平稳增长
“校长爷爷”17年用爱坚守 筑起348个孩子温暖的家